李雷和韩梅梅在职场中相遇了

能力是一个我们都熟悉的概念,但是正是因为熟悉,反而我们对它存在很多的误解。

1、李雷和韩梅梅在职场中的故事

先来看一个案例,实习生李雷和韩梅梅同时接到了老板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整理工作,老板要求他们把文档写好后发到他的微信上。于是,李雷用word写好文档后,直接把这个文件发到了老板微信。而韩梅梅呢,写好后,多花了半个小时把内容编辑成了公众号的图文信息,再推送给了老板。后面几次类似的工作,李雷和韩梅梅也是这样完成的。虽然整理的内容差距不大,但很快,老板就把所有重要的整理工作都交给了韩梅梅,而把优先级低的任务交给了李雷。那你觉得,这对李雷来说是好事吗?当然不是。后来韩梅梅的工资很快就涨了,而李雷一直在原地踏步。

大家看这个案例中李雷和韩梅梅他们对于能力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很多人其实有时候就是李雷,领导给我们交付什么任务我们就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而对于领导隐形对于我们能力的要求是看不到的。这里领导的需求其实不只是一个文档,还有一个隐含需求叫做便于阅读、节约时间的文档。而这个隐含需求,只有韩梅梅理解了。所以,职场上的需求,往往就分为表面需求和隐含需求,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需求。

这是一个例子,还有一方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平常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同事,说的工作的道理来头头是道,但是真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就干不成了,他们在职场上有可能被人称为万金油、万事通、小灵通,往往已经人到中年,但还已经没有了更高的职业发展空间。

又比如一个人谈起人生意义来头头是道,但是他跟同事的关系却搞不好。还比如有些人在股市上对于股票的走势行情趋势变化,说得头头是道,但自己却从来没有赚过钱。

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对于能力这件事情的误解,不能说他们不具备能力,而他们所具备的能力是片面的,是不全面的。至少从结果上来看,是不具备指导他们成功的实力的。

到底什么是能力呢?我们这边采用一个模型来具体地看一看。

2、能力三核模型

所谓知识就是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概念、做事情的流程,通过学习记忆而来。比如说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都属于工作岗位上的知识;

技能是指我们能熟练操作和完成的一系列动作,通过训练而来。比如说写作、解决问题、 英语、信息收集、时间管理;

才干是我们通过大量练习,内化到无意识使用的一些技能、品质和特质,是先天天赋和后天大量练习的混合,通过大量训练,从技能内化而成。比如说:乐观、幽默感、直觉。

我们把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称为“能力三核”。

从知识到技能到才干的修炼过程,打个比方就比如说是五笔的练习,大家不知道是不是都经历过或者都用过这个输入法。

5笔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你要学会字根,要学会看到一个字就在脑中自动化的把它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字根,这个字根还不同于一般的偏旁部首,是仅仅用于五笔的汉字的拆解方式,比如王旁青头兼五一等,就是5笔字根的口诀。同时还要掌握键盘的指法,只有正确的键盘执法,在敲出来的速度才是最合理最快的。

那掌握了5笔字根的口诀和键盘指法之后,就要试着去慢慢的练习。从比较简单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开始,到在比较难的单字练习。这个过程中,随着大量的练习和对于不熟悉字体字根的记忆,自己的5笔技能也就随之而来的慢慢提高,有可能会达到每小时90个字100个字等高水平的阶段。

最后形成自己的才干,也就是特比较快速的打字方式,这个也就形成自己的职业竞争优势了。

3、总结

​任何职业的成功都是有很多的能力来构成的,并不仅仅是做完一件事情就可以了,优秀的人才往往是具备了多种素质能力,而综合起来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中间需要我们把这种能力给拆开细分出来,才能识别到我们真正的差距是什么,能力3核心模型可以帮你做到这一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