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收获
读这本书的前提是:在我刚毕业的这个阶段,根本不知道每个月赚多少、花多少、剩多少、花销的具体走向、哪些花销是必须的,而我需要明确了解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财务规划。所幸,通过这本书,不仅明确所有问题,还增加了我对理财的眼界和新思考。如果你也面对我这样困惑,不妨读一读。
二、关于“钱”怎么理解?
好像每个人对于“钱”的看法都不一样,我对“钱”的理解分两方面:
1、安全感和自我尊重。我本身就是极其缺乏安全感的人,极其狭隘的理解就是,“手有余粮,心中不慌”,好像有了钱就有了对抗世界的权利;
2、更多的选择。我不太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工作,大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会选择去工作与否,去哪工作,去做什么工作;闲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去哪玩;去选择是否去追求梦想等等。
三、关于理财怎么理解?
给自己和家人提供一定的物质前提,为想过相对自由惬意健康的生活提供保障。
四、关于各阶段的财务规划
人生规划很重要,财务规划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作者结合水晶苍蝇拍先生(投资人)的观点,提出投资的整体性谋划,即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于个人财务的规划和投资侧重上会有一些区别。从微观上看,对个人财务规划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从宏观来看,对人生规划也是很巧妙的指点。
对二位的观点和本书的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后的出四个阶段即四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
第一阶段:财富准备阶段——努力学习,提升能力,积累第一桶金;
第一阶段纯粹是前期的原始基本积累,土豪们请自动跳转至第二阶段。
学习从三方面着手业务水平、个人修养和理财知识。
学习业务知识可以在职场上小步快走,实现加薪;
提高个人修养可以让业余时间不那么无聊,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让自己活得闲适且健康;
尽量早的学习理财知识,培养理财意识。
积累第一桶金分为两部分:开源(赚钱)和节流(存钱)。
开源(赚钱)就要基于“努力学习,提升能力”,做到升职加薪,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赚些小钱,或者做些兼职;
节流(存钱)就是分为以下三步骤:
首先,弄清楚存钱到底是为了什么;
其次,寻找最切实的存钱目标;
最后,制定合理且清晰的规划。
弄清楚存钱到底是为了什么。可以在纸上写好自己往大了说和往小了说自己分别想拥有什么,另外,给自己设定个时间周期,3年、5年或者10年;
寻找最切实的存钱目标。弄清自己当前的收入情况和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存钱的目标与当前的收入情况和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密切相关;存钱数额既不可高不可攀,太高了自己活得没品质又太累,也不要少得可怜,太少的话存钱就没有任何影响和意义了;
制定合理且清晰的规划。存钱的目标不能太杂,分清当前最需要完成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它。
建议“先储蓄后消费”,而不是“先消费后储蓄”。
先储蓄后消费的意思就是,工资到手后,对这笔钱进行有意识的储蓄,再消费;先消费后储蓄的意思就是,工资到手后,先消费,剩多少再存起来。后者的缺点好像很明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基本的预算,基本就是花超或者月光的结局吧。
把我自己的存钱方法分享给大家:“4321法则”。月收入的40%用作日常开支,30%是租房的极限,20%固定存款,10%作应急资金,不过我将这部分钱拿来买基金定投了。注意:固定存款、应急自己和日常开支的银行卡最后分离开,算是经验之谈,因为第一个月就是觉得自己应该能记住结果月光了。
养成随手记账的习惯。我最近就在努力养成这个习惯。过程其实很痛苦的,我自己就在想,就花了3、4块钱,有必要记么。不过我回头看了下花呗的账单,感觉每笔钱貌似都不多,只有6、7块钱或者再多些,月初就真的会积累很多。现在记账APP这么多,随手记一笔,反正也花不了什么时间。
通过省吃俭用到底值不值得?我觉得不值得,但也不能太大手大脚。作者说:
存钱不仅仅是为了当下的消费,而是为了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能够自由的消费,做真正想做的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第二阶段:改变财务观念,进行合理的资产投资——用钱赚钱;
很多理财方式是需要资金投入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资本积累,即使面对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也无能为力。因此,这一阶段完全要依赖于第一阶段的原始资本积累充足,我觉得充足的概念就是10万或者更多吧,如果钱还没存够,请继续存钱。
但是,请分清,存钱不等于理财,只是理财环节中小小的但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提供了两种理财的方式:基金和股票。
基金
买基金前和买基金中需要解决以下十个基本问题:
1、什么是基金
基金就是把大家手中的钱汇总到一个有经验的人(即基金经理)手中做统一管理的一种方式,受股票市场影响较大。在我买基金前了解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基金经理不是越老越好,经验在1年-6年的基金经理其收益呈稳步递增的趋势,经验在7-9年的其收益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滑。当然,这只是依靠大数据得出的结论,具体每个基金经理如何还应该更多的接触。
2、基金的分类
按组织形式不同,分为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
按运作方式不同,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
按投资目的不同,分为成长型基金、收入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
按投资对象不同,分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
按投资理念不同,分为主动型基金和被动(指数)型基金;
按募集方式不同,分为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
3、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大
每次买基金或者理财的时候都有个问卷评定购买者的风险承受等级,稳健型什么的。
4、基金要收费的
收费有以下两种:认购费用和申购费,发行期间购买基金叫做认购,成立后的基金购买叫申购。费率在1%-1.5%,不过我都是在支付宝上,看折扣蛮大的,基本都是0.1%-0.5%。
5、该买哪几类基金
厘清自己的性格、投资时长、投资目的再着手投资。保守的就选货币基金、债券型基金,试图搞票大的、投资的资金不是贴补家用可以尝试股票型基金。
6、拿多少存款出来投资
很多网络红人给的建议就是:
如果一个人25岁,就在储蓄上保持25%,余下的75%用作投资,同理,如果一个人35岁,就在储蓄上保持35%,余下的65%用作投资。
7、该去哪儿买基金
买基金的渠道有大概三种:银行、基金公司和第三方平台。我比较懒,就直接支付宝了。
不过作者使用的基金评估网站是晨星网。大家可以了解了解。
8、基金的投入方式
按照个人资金和投资年限选取,比如资金较少,刚入门的菜鸟,定投更适宜;资金充裕,入行较久,有独断的行业预判能力,一次性投入更适合。
9、买入和卖出时机的把握
预测时机永远不是人类能干的事情。
大盘点位很低,市场风险充分释放,即可买入;大盘上涨到不合理的状态,自己认为收益足够,即可卖出。
看准大方向,做大概率的事情。
投资本身就是一件于人于己都很开心的事,没必要弄得整日紧张兮兮的。
10、复利
有个说法是,投资开始的越早,就可以承担更多的风险,也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究其原因非常简单,时间越长,复利的威力越大。
在基金公司的宣传册上常常能够看到类似的小故事:
王女士20岁的时候每月投资500元买基金,假设年平均收益率10%,她投资7年就不再扣款,然后让本金和获利一起成长,到60岁退休的时候,本利已经达到了162万。
张女士在26岁的时候开始投资基金,同样是每月投资500元,年平均收益率10%,她需要花33年的时间持续扣款,到60岁的时候才累计154万元。
张女士比王女士晚投资7年,却多花25年来追赶。
计算长期受益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公式“72法则”。
年收益率8%,那么72/8=9,也就是说9年资产可以翻一倍;同理,年收益率12%,6年资产可以翻一倍。
在30年的时间里,年收益率12%,本金可以翻5番,即32倍;年收益率8%,本金可以翻3番,即10倍。
可以看出,想获得巨大的收益,有两点很重要:
时间长短和年收益率。如果无法获得10%以上的高收益率,那么在寻求文件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投资的时间,提早开始投资。如果没有提早开始投资,失去了时间的优势,那么就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去谋求高收益率。
股票
这里作者为大家提供的学习知识并不多,介绍她股市投资总金额多少和第一只股票的选择。更多的是,陈述她进入股市的反思:将资产向现金方面倾斜配置;更多的了解生活(投资股票的企业);股票不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还会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股票增加了谈资。
第三阶段:稳扎稳打;
前两个阶段是典型的积累阶段,在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做足功课,养成节约、合理消费的习惯,在工作上好好经营。
作者认为
如果第二阶段完成得好,那么资产的基数将上升到200万-300万以上,称之为“工作自由阶段”(家庭流动资产的年收益达到10%就可以支撑家庭正常生活支出的2年以上),初步就进入了钱生钱的规模化操作阶段。
和最初的比“相对收益”,这个阶段更多的是走稳稳的“绝对收益”,最重要的是需要懂得抵制诱惑。
第四阶段:安全第一,保护财产。
作者认为:
第三阶段的晋级者基本上已经进入千万以上流动资产的规模,这时其实财富快速增长的必要性已经不大,更重要的东西是规避风险,而不是追逐机会。
对于该阶段的投资者而言,守成是一种经常性的状态。这时的关键词是“安全”,安全的意思是,资产要注意分散,在好好享受生活的同时保持对投资机会的敏感性。
风险在某种程度上与“安全”共呼吸,安全措施做得好,风险降低,安全措施做得不好,风险提高。
在任何时候,即使一帆风顺,都不能掉以轻心,都要给自己预留一部分自信,防止意外的发生,否则一旦失败,连从头再来的机会也没有。
财不入急门。急躁,缺乏耐心,不愿学习、不懂反思,这些都是财富积累过程中的大忌,也是人生成长中的大忌。
附录:理财书籍推荐
入门级:《小狗钱钱》、《财务自由之路》、《穷爸爸富爸爸》、《救救你的钱包——如何在未来十年保护你的财产》、《钱不要存银行》、《邻家的百万富翁》、《穷人缺什么》
读完这些的宝宝们,下次再交流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