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宝贝多肉植物的故事
今年三伏天,我来白云山避暑,算算已有三年没踏足这片清凉地了。一走进"悦客之家"的院门,满院蓬勃的多肉植物便撞入眼帘,瞧那株龙舌兰,叶片厚实得像翡翠雕琢,我忍不住想伸手摸摸。
"不能动!这可是我妈的宝贝疙瘩!"身后突然传来一声清亮的喊。回头一看,原来是主人李雪萍和她女儿刚进门。这位50岁的女主人笑着招呼我坐下,眼角的细纹里盛着山里人的淳朴。我指着满园错落的绿意问:"这些都是你种的?满眼翠色,真喜人。"她摆摆手,脸上泛起羞赧的红:"这点花草,还差得远呢。"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这些小家伙耐旱,倒也省心。"
一、养花风波
李雪萍打小就爱跟花草打交道。先前在三亩地的老院里住时,院墙头上爬满了她栽的仙人掌。每到春天,黄中透红的花儿缀满墙头,风一吹,像无数小铃铛在枝头摇晃,引得过路乡亲总忍不住多瞅几眼。
前几年一场大雨,老院墙被冲塌了,那些仙人掌被压在砖石下。她蹲在泥水里扒了半天,心疼地拾出几片还带劲的,栽进花盆里。没想到第二年春天,那几片仙人掌竟顶着细细的花茎,开出了星星点点的花。"当时真惊着我了,"她后来跟我念叨,"一年在外打工没咋管,居然还能开花,打那起,我就更迷上这些肉嘟嘟的小家伙了。"
其实她老公也爱摆弄花草,就是性子野,总爱从山里挖些奇花异草回来。"山里的花好多是保护植物,不能随便挖。"她劝了好几回,老公却闷头不吭,你说你的,他照旧拎着小锄头上山。有回她实在气不过,趁老公不注意,把那些"野货"全送给了懂行的邻居。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老公气呼呼摔了她最爱的一盆玉露,俩人冷战了一个礼拜才算消气。
花草越养越多,麻烦也跟着来。有的因为浇水太勤烂了根,有的晒得蔫头耷脑没了精神。"那会儿才明白,干啥都得有门道。"她开始在手机上刷教程,看人家怎么配土、怎么控温。"人是气死的,花是浇死的"——这话她记了个牢,后来伺候多肉,硬是管住了手,半个月二十天才浇一次水,那些小家伙反倒越发精神了。
二、老公的转变
老公见她不让挖野花,憋了阵子说:"那我养只狗解闷总行吧?"起初小狗毛茸茸的,倒也相安无事。可等狗长大了,就成了"捣蛋鬼",冷不丁就跳上花架,把花盆扒得满地都是。她气得追着狗打,嘴里直数落老公:"你看看你养的好东西!"
几次折腾下来,老公看着满地狼藉,终于服了软,把狗送了人。没了"捣蛋鬼",多肉们噌噌地长,没多久就摆满了院子。路过的游客瞧见了,总忍不住进来瞅瞅,有的干脆就住了下来。"我们明年来避暑,就冲你家这满院的花!"有游客临走时要了好几张名片,说要带朋友来。
老公看养花还能招揽生意,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先前买花盆嫌贵,如今听说汝阳有便宜货,开着小货车跑一趟就拉回百十个,不够了就琢磨着变废为宝:喝完的酒瓶用玻璃刀一割,成了透亮的小花盆;罐头瓶洗干净,垫上陶粒,照样养得水灵。李雪萍则迷上了叶插,一片叶子埋进土里,耐心等上些日子,就能冒出小小的芽——院子里的多肉,大多是这么一盆盆"生"出来的。
三、舍得投资
养多肉也是个精细活,该花的钱她从不含糊。她的宝贝们多半是网上淘来的,别看有的就指甲盖大,便宜的七八块,贵的上百块。有时给自己买件衣服要犹豫半天,可一说买新品种,立马点开下单。
我问她:"你这花咋养得这么精神?叶片胖乎乎的,像能掐出水来。"她指了指院子中央那两个花架,我凑近看了看,也没瞧出啥特别。"你看这架子腿,"她笑着踩了踩底下的轮子,"能转圈!多肉爱晒太阳,过两天我就转半圈,保证每片叶子都能晒到太阳,长得能不一样吗?"
四、未来心愿
如今她的多肉园已有模有样,在车村镇铜河村小有名气。街坊邻居常来讨教,临走时总要讨片叶子或一小株,她虽舍不得——那些都是心头肉啊——但每次都咬咬牙给了。"都是乡里乡亲的,看着大家都爱上养花,我也高兴。"
我问她又打理民宿又养花,忙得过来吗?她往花架旁的竹椅上一坐,顺手拨了拨一盆紫珍珠的叶片:"累了就瞅两眼这些小家伙,看着它们噌噌长,啥烦心事都没了,疲劳也跑光了。"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她脸上,笑得比花儿还舒展。
说起将来的打算,她眼里闪着光:"我想把这些多肉搬出花盆,栽到那三亩老院里去,搞成个多肉基地。不光自己种,还想带着村里人一起弄,让咱铜河村家家户户都有花看,变成真正的'花园村'。"
朴实的心愿里,藏着对生活最热忱的盼头。望着满院生机,我打心底里祝愿她:这带着草木清香的梦想,定能在山间开出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