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本无辜丨关于对狗的情感、逻辑及政策

圣雄甘地说:从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可以判断出一个民族是否伟大,精神是否高尚

最近,关于人狗矛盾越来越激化,笔者也想就养狗问题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个人觉得这不单单是一个爱狗与不爱狗的问题,还涉及到更底层的同情心、对待动物的态度与利益等问题,因此想顺便简单讲一下与情感、动物伦理有关的东西,当然最后也会谈到引起热议的养狗新政。

文章有点长,近一万两千字,全文看下来可能会浪费较多的时间,大家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看就好。第一和第二部分主要说的是人为什么会对动物有同情心,我们该如何对待动物;第三部分介绍了人类与狗的关系和历史,以及关于狗的有趣的事情;第四部分主要讲人狗矛盾的形成与个人对养狗政策的看法。这几个部分的内容相互比较独立,其实可以单独成文,但它们内部又有一些传承和勾稽关系,因此为了表达清楚逻辑,把它们放到一起讲了,导致文章过长而乏味,非常抱歉。有时间有兴趣的可以看全文,对某部分感兴趣的直接跳到那个部分即可。


第一部分、同情、共情与道德“圈子”

同情与共情

首先,我们先来聊一聊人类的同情心是怎么回事。百度百科显示:同情是指对他人的苦难、不幸会产生关怀、理解的情感反应。维基百科说:同情(commpassion),是一种因为同理心而对其他人产生的情绪。因为我们对于其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对于其他人的遭遇产生责任感,因此出现帮助别人的动机,这种情绪称为同情。

科学家研究表明,几个月大的婴儿就能表现出同情心,因此人们认为同情心是人的天性。那么,动物有同情心吗?有的,同情心不仅仅存在于人类,许多哺乳动物,特别是智商高的动物,都能表现出强烈的同情心。下面用两个例子来解释一下。

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实验,让一组有亲属关系或相互熟悉的草原田鼠暂时相互隔离,其中一只田鼠被轻微电击;对照组田鼠也被隔开但却没有一只受到电击。与对照组田鼠相比,前一组田鼠重聚时,没有受电击的田鼠会很快上去舔舐受电击的田鼠,而且时间较长。由此可以看出,田鼠也是有同情心的。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舔舐行为仅发生在那些相互熟悉的田鼠之间,而不会发生在不认识的田鼠之间。对很多其他动物的观察也印证了这一点,那些动物的同情心,仅仅产生于和它本身有着亲缘关系的成员之间,而且亲缘关系的远近,会影响同情行为的程度。因此,可以认为,这些动物的所谓同情心,其实本质上还是属于动物利他行为的范畴,即根据相同基因比例的多寡,而产生利他行为的亲疏性。它们同情有亲缘关系的同类,其实只是为了更多地保存自己的基因。

2009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皮特曼(Robert Pitman)在南极洲见到了令他倍感震撼的现象。当时,一群由五只虎鲸组成的狩猎团体在围剿一只被困在浮冰上的海豹。海豹被海浪冲击着,连滚带爬哀嚎着掉落水中,它绝望地试图逃跑。突然一头15米长的座头鲸横冲直撞地冲入了虎鲸群,一边发出巨吼一边用自己壮硕的身体挡住虎鲸进攻海豹的路线。当虎鲸们调换路线准备重新进攻时,座头鲸迅速下潜到海豹的下方,继而翻转自己巨大的身体,用胸部轻柔地托起海豹,然后将海豹送到一片开阔的冰面,帮助它上岸逃脱一死。在其他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很多人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座头鲸保护海豹、翻车鱼、北海狮,甚至是灰鲸的尸体,使它们免遭虎鲸的毒手。

座头鲸保护的不是他的亲属,甚至不是同类,它们无法从这种行动中获得任何实际的好处,它们这种行为显然并不是仅仅用同类基因理论就可以解释的。科学家认为,驱使座头鲸做出营救行动的,可能是一种更加高于原始利他本能的源动力。这种源动力,往往只产生于具有高等智慧的动物中,我们更习惯于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共情。

加州鲸类专家阿莉萨·舒尔曼(Alisa

Schulman-Janiger)发现,许多参与营救的座头鲸身体上,都有着幼年时期遭到虎鲸撕咬的伤疤,这意味着它们在成年后,发现虎鲸在狩猎海豹之类的弱势者时,会立刻联想到自己童年的遭遇,并激发强烈的共情反应。

脑科学和神经科学也告诉我们,掌管高等情绪的脑区在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分家之前就演化形成了,因此,大多数高等动物都是具备人类意义上的情感的。神经科学家还发现,人类、猴子,和一些其他动物,脑皮层有一种特殊的神经元叫做镜像神经元,它是“共情”产生的基础,镜像神经元在脑中投射别人所做的行为或动作,让我们可以理解别人的感受或情感。

人类,作为地球上智商最高的生物,人的情感比其他动物更加丰富,人的同情心也比其他动物更加广博,这是天生的。因此,人们会对弱势群体的疾苦产生共情,愿意帮助陌生人;看到动物被虐待时会产生剧烈的不适,会抵制活熊取胆、活剥貂皮、掠杀小猫小狗等行为。

“圈子”理论与道德发展

但是,有时候,人们也会对别人的苦难选择默然。对于受苦受难的人或动物,人们会自动把他们分为群体内和群体外,只有群体内的人或动物受伤时人们才会产生同情,当群体外的人或动物受到伤害,人们不仅不会同情,有时还甚至会有轻微快感。这个群体内和群体外是如何划分的呢?它与人的道德发展有关系吗?

十九世纪历史学家勒基(William Lecky)提出过一个“圈子”理论,他认为,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自己人”的“圈子”不断扩大的过程。一开始,人类的同情心和仁爱之情只限于自己的家族亲人,随后会逐渐扩张到身边的朋友,自己所在的族群、阶级,然后是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然后纳入了整个人类,最终会把动物和自然界也包括进来。这种“圈子”不断扩大的过程,就是道德不断进步的过程。

“圈子”内的人会被我们当做同类;被排出“圈子”的东西,会被我们当成工具对待。如果工具对我们有用,他就有价值,如果工具没有用,他就没有价值,我们根本不会去关心工具本身。

“圈子”的划定,与社会的道德发展程度有关,也与人们的喜好和生活经历有关。曾经,成年男人把女人、老人和孩子都划出了“圈子”,白人把黑人划出了“圈子”,纳粹把犹太人划出了“圈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道德的发展,我们列为同类的对象终于不受性别、宗教、民族和肤色的限制,把所有人类都包括进来了。接下来,我们要不要再越过物种的限制,让能够感受到痛苦的动物,也成为我们在道德上关怀的对象?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人会有着不同答案,因为他们面临的环境不一样,这种差别是可以理解的。欧美国家经济发达、资源丰富,他们对待动物也相对更友善,因此经常指责我国吃狗肉、不保护珍惜动物等。当然,各国对待动物的态度和政策,除了有经济文化方面的考虑,还有很多政治利益关系,不深入讨论。具体到我们每个人,有的养过宠物,觉得宠物是人类的伙伴,应该把它们划进“圈子”,有人则认为万物皆有灵,应该把所有动物都划进来,有的则坚持“圈子”里只应该有人类,甚至还有人仍然认为“圈子”里只应该有自己所在的阶级。

目前,人类的几个主流文明仍然只是把人类划进了“圈子”,认为动植物可以作为人的工具而存在。同时,这些主流文明同样不认为人们可以对动物为所欲为,他们一直都在努力选择以最人性的方式来对待动物,特别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社会的进步使得道德的标准也在随之提高,原本被排除在道德关怀“圈子”之外的动物,正逐渐跨进这个扩张中的“圈子”,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群体和人们开始关注动物的利益。

事实上,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并不是孤立的一件事,而是人类对弱者、异类施加暴力满足一己需求的模式之一。人类如何对待动物,关乎人类的文明和尊严,关乎人类道德感的培育。因此,圣雄甘地说:“从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可以判断出一个民族是否伟大,精神是否高尚。”

上面啰嗦了那么多,其实只是想说明:1.同情心并不可耻,是一种非常正常且可贵的情绪,连动物都有同情心,何况人类;2.共情是一种更高级的能力,是人类社会相互合作的基础,也是人类愿意帮助动物的深层原动力之一;3.当我们的道德“圈子”不断扩大时,动物是可以被纳入我们道德关怀的范围之内的;4.主张保护动物的人与不主张的人之间矛盾并没有那么大,只是“圈子”划分有区别而已,不要动不动相互骂SB,应该各自发挥共情能力,相互多一点理解和包容。


第二部分、保护动物与人的利益

有的人会问,自然界就是弱肉强食的,老虎在吃兔子的时候,不会考虑兔子的感受,为什么我们人要去考虑动物的感受?人只要生存就得吃东西,不吃动物也得吃植物,那要不要考虑植物的感受?要不要考虑微生物的感受?

对于第一个问题,答案就是——因为我们是人啊!没错,人也是动物,但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一直引以为傲的,就是人不单单有动物性,还有人性,即有对抗天性的道德和文明。人的天性就是想随心所欲,就是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若遵从人的天性,弱肉强食便是天道,弱者将不会有生存空间,人类文明也将不复存在。正是由于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自己的动物性,并通过道德和法律的方式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才有了人类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绝大多数的道德条目都是与人的动物性相悖的,因为,道德,就是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抵抗天性的控制。虽然道德常常不敌天性,但好在还有法律托底。

第二个问题,其实就“圈子”要不要扩大,如果扩大应该扩大到什么地步的问题。

人们之所以把动物排出“圈子”,主要是因为保护、关爱动物与人的利益有直接冲突,这些冲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动物的生存繁衍会抢占人的生存空间;2.人需要食用动物,也需要将动物作为工具;3.有的动物某些时候可能对人造成伤害;4.爱护动物需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这些本来都可以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上。

首先,很多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的繁衍生存确实是会抢占人类的生存空间,但现实的情况是,人类已经把地球上绝大部分空间都占据了,只给动物留下了非常小的一部分,对于这已经非常小的一部分要不要继续剥夺,我想世界各国都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和结论。

其次,在讨论动物保护的问题时,通常会把动物分成四大类:第一是陪伴动物,就是家里养的猫狗等宠物;第二是经济动物,就是我们吃的、用的这些动物;第三是实验动物;第四是野生动物。对这四类动物,人们给予关怀和保护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就像西方文化认为,不吃猫狗等陪伴动物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但他们不会认为,不吃肉才是一个文明社会应该做的事情。因为人对动物的同情心本就是不平等的,人们会对离自身结构上和距离上更近的动物同情心更强烈。因此,人们对哺乳动物的同情大过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鸟类又大过无脊椎动物;对陪伴动物的同情大过于经济动物,经济动物又大过于实验动物和野生动物。如果“圈子”往外扩张,扩张的顺序也大体是会按照这个顺序。因此,虽然人们确实需要食用动物,也确实需要将动物作为工具,但是,食用的范围和屠宰、利用的方式却是可以改善的。自从畜牧业出现之后,人类食用的动物种类就越来越少,如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动物食谱已经非常狭窄;并且,人道的屠宰和人性化的饲养也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科学家们还在积极进行人工肉的科研,以求在未来某一天彻底替代屠宰。

再次,对动物会伤人的忧虑与对动物的保护两者并不冲突。有了工具的保护,人类已经是地球上最强大的生物,在我们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动物是很难真正伤到我们的。跑进虎圈逗老虎被老虎咬死并不是老虎的错,而是不遵守规则的人自己的错;被宠物狗咬伤感染狂犬而死并不是狗狗的错,而是不给狗狗打针的主人的错。因此,真正容易伤人的不是动物,而是不遵守规则的人类自己。

最后,爱护动物是有成本的,在一些人的权益都无法保障的社会,谈动物权益无疑是可笑的。但其实,这个成本需要分成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两个方面来看。

这里说的社会成本是指进行一项公共福利政策所支付的直接或间接的费用,且这个费用是从全社会的税收中收取的。用这些费用去救助流浪的小动物,就没法用这些费用去帮助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人的地位永远是大于动物的地位的,因此,解决人的问题应该优先于解决动物的问题,这是无口厚非的。

一个社会对待流浪动物的态度是由当地的经济情况和文明传承共同决定的,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对待动物都比较友好。在德国,很难看到流浪的小猫小狗,因为德国有着庞大而人性的流浪动物收容机构,几乎所有的流浪猫狗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在美国等很多国家,流浪动物会被政府和民间的救助机构收容后等待公众领养,若在一定期限内得不到领养,有的动物会被绝育后放归,有的则会被安乐死。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保护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很遗憾,我国暂时还没有。我国受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确实没有那么多人力财力去照顾流浪的猫猫狗狗,虽然流浪的猫狗很无辜很值得同情,但,为了保障人的安全,对它们的处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虽然没有能力保护它们,低调处理还是可以做到的。处理的时候应该尽量人性,更不应让公众直接看到血腥的场景,那种血淋淋的暴力,不但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适,还可能滋长暴力,并且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更是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个人成本是指个人为保护动物主要是饲养宠物所付出的成本,既包括个人购买宠物用品的费用,也包括为宠物医疗所付出的费用,还包括为宠物所缴纳的税、费等费用。个人成本与公共成本最大的差别在于,公共成本如果不用在动物身上,是可以用在需要救助的其他人身上的,而个人成本如果不用在宠物身上,也是不会用在别人身上的。如果剥夺了一个人养狗的资格,他是不会将原本用来养狗的钱送给流浪汉或捐给福利机构的,他只是会用这些钱来给自己增添一些需要或不需要的物品而已。因此,饲养宠物的个人成本与公共利益是不冲突的。

说完了这四方面的冲突,再回到要不要扩大“圈子”,扩大到什么地步的问题,我想你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了。上面说过,目前主流文明仍然只是把人类划进了“圈子”,动物只是工具,但都认可应该以最人性的方式来对待动物,特别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


第三部分、人类与狗

狗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灰狼亚种,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人类养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万-1.5万年前(之所以时间跨度大,是因为关于驯化起源尚有争议)。

在现代社会中,狗狗的作用很大,工作犬可以帮助人们捉拿犯人、追踪物证、毒品和爆炸物品,也能搜寻伤员、联络情况、传送食物、参与灾难救援,还能帮助盲人适应生活;实验犬帮助科学家完成实验,甚至进行太空探险;治疗犬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比如有些狗可以通过嗅觉感受到糖尿病主人的血糖含量,比如可以陪伴安抚创伤后应激障碍、自闭症和抑郁症患者;陪伴犬可以帮助人们排遣寂寞、缓解压力,为人们提供情感寄托。

其实,狗狗在历史上的作用比现代还大,可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为最早融入人类社会的动物,狗为人类饲养其他家畜和动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有了狗的帮助,人类的狩猎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狗帮助人们放牧、放哨,极大的促进了对牛、马、羊的驯化;作为“报警器”,减少了野兽和其它许多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同时狗也作为人类的战争工具和备用食物存在。

其实,与其说是人驯化了狗,不如说是某种灰狼为了接近人类主动把自己驯化成了狗。早期人类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与杂食性动物狼的生活区域有很大重叠。一开始,可能有一些较弱的狼跟着人类捡一点剩下的食物和骨头,它们为了食物跟随人类迁移,无意间成为人类营地的“看门狗”。比人类警觉性强的狼在保护自己幼崽的同时,也保护了人类,于是,一些看起来威胁性不大的狼,尤其是它们的幼仔被人们收养并繁衍后代,由此开启了驯化的过程。据201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淀粉食物是导致狗从狼群中分化而出的原因之一。在这些狼依赖人类的遗弃食物生存时,它们逐渐开始能够吸收淀粉,这相当于它们在自我驯化成犬类。当然,人类的干预也会加速狼驯化成犬过程,因为那些对人类表现出攻击性的狼将被杀死。被驯化后,人类对狗的改造非常巨大,它们变得越来越温顺,骨骼、外形也逐渐发生变化。

如今世上至少有超过400个不同品种的狗,常见的犬种大多是在维多利亚时期,经由技巧娴熟的育种师培育而来。那时的人们十分喜爱纯种的狗狗,为了选育出符合人们偏好的“优良性状”的纯种犬种,育种师们让很多狗狗近亲交配,因此造成了致病基因的富集,导致大部分纯种狗都有从癫痫症到癌症等一系列威胁健康和生命的遗传病。科学家在纯种狗身上发现的基因缺陷有500多种,几乎每种纯种狗都或多或少存在健康问题。到了现在,人们同样追求血统纯正的狗,还会为了所谓的美观给狗狗剪耳廓、剪尾巴,无视狗狗所需经历的切肤之痛,其实是非常自私让人悲哀的事情。

我国之前并没有重视保护狗狗的血统,因此现存的大部分“中华田园犬”已经丧失了稳定的遗传性状。现在,国内大部分“中华田园犬”都是原产于中国的家犬与其他外来犬交配后的串串,因此,“中华田园犬”并不是指一个特定的犬种,而是指那些看不出是什么品种的串串狗,或者叫“土狗”。

混血的串串狗,真的比不上纯种的狗狗吗?不是这样的。串串狗通常是随机交配的结果,也可能会患有纯种狗有的遗传疾病,但其实很多遗传病是由隐性基因决定的,因此,整体来说混血狗肯定比纯种狗更健康(具体原因涉及高中生物知识,不展开介绍)。并且,串串狗实际上也是物竞天择的留存者,它的杂食消化能力、免疫系统和性格都会更适合被人类饲养,不适合的都自然被淘汰了。所以,现存的串串狗并不比纯种狗低劣,很多城市很多人对“中华田园犬”的歧视其实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知道,狗的体形和外貌千差万别,而别的动物却都长得类似,这是为什么呢?不同类型的狗狗性格上差别大吗?大型狗会比小型狗更具有攻击性吗?

狗的体形外表差异大,源于狗具有超强的基因可塑性。狗的基因里有一段独特的DNA序列,叫SINEC_Cf,它极容易从整体DNA序列上脱落,可以随意飘荡,插入其他DNA中,它插入哪个基因里就会改变这个基因的表达。控制狗的体型、毛色、身材、体长、毛长等外表特征的基因总共只有大约50个,而狗身上有差不多1.1万段SINEC_Cf片段,这些SINEC_Cf最常嵌入的就是这些控制狗外表的基因,因此,狗狗的外表会多种多样。决定狗狗体型大小的关键基因是称为IGF-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的蛋白质激素。小型狗体内的SINEC_Cf压制了IGF-1基因激素的释放,使它无法一直长高长大;大型的狗就没有这种情形。因此,狗狗的外形与性格、大小、攻击性都没有关系。

有攻击性的狗狗是曾经人类为了培育斗犬而特意选育出来的。国外一项研究显示,狗狗对陌生人的攻击具有中度遗传风险,而针对主人的攻击根本没有遗传风险。但是,哪怕是有攻击性的斗犬,绝大部分在主人的教导下也是会对陌生人友好的,因为服从主人、对主人忠诚也是写入狗狗基因里的,所以不用害怕。可以这么认为,狗狗对别人具有强攻击性,一定是因为主人没有教好,不是因为狗没有长好。

狗是哺乳动物中体型变化跨度最大的种类,虽然外表天差地别,但它们的基因其实是差不多的,仍属同一物种,没有生殖隔离。(顺便说一下,狗与狼之间也没有生殖隔离,是可以杂交出有正常繁殖能力的后代的,只是,生性傲娇的狼肯定会看不上狗吧,哈哈。)

万年前,狗狗主动迈出了被驯化的第一步,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被改造成如今的样子,它们懂得解读人类的感情,愿意听从人类的指令,基因里都刻着“我爱人类”,这样有情有义的同伴,我们怎么会不爱?现在的狗狗脱离人类社会几乎无法独自生活,虽然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狗狗来为我们狩猎、放牧和放哨,但我们不能把人家弄到我们的生活“圈子”里来,当工具利用完了就抛弃它们,况且它们还能有陪伴、安慰的功能不是。


第四部分:人狗矛盾与国内养狗政策

人狗矛盾

接下来终于说到国内养狗的问题了。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之前虽然都有养狗的政策,但都执行不严,对养狗人没有任何约束,因此不文明养狗的现象特别多,太多人深受其害,却又无可奈何。今年,随着多起因宠物狗引发的事件被曝光,人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人们纷纷指责是法律的缺位滋养了不文明养狗行为,导致了这些问题。因此,最近国内多个城市都推出了极其严格的养狗新政,引起了众多养狗人士的不满,这种“一刀切”的政策又加剧了养狗人与不养狗人的对立。

很多人说:“中国养狗人的素质绝大部分都很差。”对于这个观点,个人是不认同的。素质差不差,并不单单由人们做了什么来决定,这个逻辑在我之前关于国民素质与“霸座”的文章中详细说过,有兴趣的可以去翻那篇文章,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但是,必须指出,国内大部分养狗人在养狗时都没有做到文明养狗。究其原因,有的是偷懒,有的是责任感薄弱,但最主要的,其实是那些养狗人把自家的狗狗看得太过重要。

在上面已经多次说过,对社会而言,人的地位永远是大于动物的地位的。然而,有的养狗人会把自己的狗狗看得比别人更重要,在他们的排序里是自己>自家狗狗>其他陌生人。

由于对狗狗太过宠爱,因此纵容了狗狗骄纵霸道的性格。狗作为社会性动物,非常严格地遵守着等级制度,地位低的狗对比自己地位高的首领是会绝对服从的。在宠物狗的心目中,主人就是它的首领。被溺爱的宠物狗,常常会以为自己地位最高,因此不愿服从主人的命令,也容易出现咬人、喜欢朝陌生人怒吼等的情况。

为了让自家狗狗能够更自由自在地活动、过得更快乐,很多养狗人选择不栓绳、不止吠,从不考虑狗狗可能会骚扰到或吓到不喜欢狗的其他人。他们认为,自家狗狗这么可爱,又不咬人,怎么会吓到或咬到别人?事实上,绝大部分宠物狗伤人的事件,都是因为不栓绳造成的。有人总结了近三年来的162起与狗有关的公开报道,发现在宠物狗伤人事件中,90%都是由不栓绳造成。

因此,想对宠狗的人说,不管你把自家狗狗看得多么重要,请务必有清醒的认识,对社会来说,人的地位永远是大于狗的,为了不给别人带来伤害和影响,栓绳、捡屎、止吠等都是必须的。如果所有养狗人都能做到栓绳、捡屎、止吠、按时打疫苗、定期驱虫,有冲突友好协商,出了问题积极负责,那他人还有什么理由害怕和讨厌宠物狗?

有的人不喜欢狗,他认为所有狗都应该从他眼前消失,城市里就应该禁狗,最好把世界上所有狗都消灭。哪怕狗狗不会给他造成伤害,他也觉得狗狗碍眼、占用了他的资源,其实只是因为他不喜欢狗而已。想对这种人说,别人有养狗的权利和自由,狗狗也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如果你看着都觉得难受,那么,请你忍着。

国内养狗政策

再来看最近热议的养狗政策,其中确实有一些条例过于苛刻且没有道理,可以说传神地诠释了“矫枉过正”这个词。

首先,禁养中华田园犬的规定个人认为就是赤裸裸的歧视。上文已经介绍过了,中华田园犬并不比纯种狗差,反而相对更健康更适合饲养。官方给出的禁养理由是“该品种基因不稳定”,什么叫基因不稳定?繁殖的过程自然会有基因的变化,基因怎么可能稳定。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种群基因会越来越偏离原始种群,纯种狗除了50个外观基因能基本稳定外,其他1.93万个基因根本无法控制。难道是害怕中华田园犬攻击性强吗?事实上并没有证据证明它们比别的狗狗攻击性更强,况且与狗狗行为最相关的是主人的教养,而不是品种。90年代瑞典曾经禁养斗牛犬,因为觉得它攻击性强,后来政府花时间研究了狗狗的行为后,发现在所有狗攻击人的事件中,斗牛犬仅占10%,攻击性主要与主人的训练有关,于是后来取消了禁养规定。其实就算是烈性犬、斗犬,大部分也是可驯服的,只有像藏獒等极少数是不可驯服的犬类。人类好不容易摆脱了按血统分三六九等的时代,现在开始惠及狗狗,越来越多人不再看重狗狗的血统,愿意收养中华田园犬,出这种禁养规定不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吗?

其次,有7个地方规定了遛狗的时间,比如杭州市要求只能在晚上7点至第二天早上7点遛狗,文山市则要求时间只能是晚上22点至第二天早上7点。笔者查阅了其他国家的养犬规定,也询问了很多在国外生活的朋友,没有看到或听到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有规定遛狗时间的。不知道规定遛狗时间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是为了保护其他人的安全,那所有狗打疫苗,出门栓绳,大型狗和特殊品种狗带口罩,遇到行人注意避让不就可以了吗?这些要求都已经写在政策里了。如果是为了不在高峰期出来占用道路资源,那避开早晚高峰期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整个白天都不让狗狗出来?如果是为了让不喜欢狗的人看不到狗,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另外,武汉要求所有狗出门必须戴口罩,个人认为这个要求也挺没必要,其实只用要求大型狗和特殊品种狗戴口罩就可以了。大型狗身强体壮,如果它奋力挣脱可能弱一点的成年人会无法控制,因此需要戴口罩是可以理解的。小型狗一只手就能拎起来,都已经栓绳了,再要求戴口罩就不够人性化了。其他国家都只要求给高大凶猛的狗或特殊品种狗戴口罩,或者是在携带狗狗乘坐公交地铁等特殊环境时才要求戴口罩的,没有找到出门必戴口罩的规定。

另外,几乎所有城市都规定狗狗不允许进入公共场所,也不允许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有些公共场所不让进可以理解,但国内几乎所有公共场所都对狗狗关上了大门,又没有专门遛狗的公园或场地,可以说只准狗狗在大街上溜达。我理解这条规定主要是想防止狗狗骚扰别人,但在大街上溜达反而容易接触到更多人不是。如果没有费用建专门的狗公园,那允许部分社区公园或广场对狗开放,无疑是更人性的做法。反观国外,很多国家都允许狗狗进入绝大部分公共场所,只有幼儿园、学校等地一般不允许进入,有些地方则要求带口罩进入。一般的公园都允许狗狗不栓绳奔跑,或者设立了专门的狗公园供狗狗锻炼。很多国家的狗狗还可以在主人的陪伴下乘坐公交、地铁、火车、汽车甚至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有的只需要栓绳、有的需要戴口罩,有的需要装笼子,还会卖专门的狗票。

还有,国内很多城市规定宠物犬的身高不能超过35cm,这也是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像金毛、拉布拉多、苏格兰牧羊犬等虽然是大型犬,但都性情温顺,深受人们喜爱,导盲犬、治疗犬的犬种也都是中大型犬,大部分串串狗也都会超过35cm,因此这种直接将中大型犬全部排出在饲养的名单之外的身高限制,显然是不够合理的。这种限制让养狗人饲养的大型犬无法得到合法身份,只能偷偷养,不但不利于掌握狗狗的整体情况,反而埋有安全隐患。上面文章说到过,狗狗的体形大小是由IGF-1基因决定的,与狗的攻击性、性格等都没有关系,如果是担心大狗容易让人害怕,那么要求它们出门必须带上口罩应该就可以缓解大部分恐惧情绪了。国外只查到新加坡有要求狗的身高在40cm以下,其他国家没有看到类似的要求。

最后,说说办狗证的费用问题。很多城市办狗证都是要交费用的,有的费用还不低,像北京、杭州的重点区域是每只犬第一年为1000元,以后每年度为500元。这笔费用说不上非常高,但绝对是不便宜的,可以说直接剥夺了一些穷人养狗的权利。大部分养狗人为了狗狗的合法身份还是会选择交钱,只是他们心里肯定会有不满情绪,不满的地方主要是:缴纳了费用除了能得到一张狗狗的身份证以外,基本没有其他任何服务,某些地方还会提供一针价值几十元的狂犬疫苗,有的连这都没有。并且,就算办了狗证,交了费用,如果狗狗去到非注册地活动,同样需要受罚,哪怕是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而且,有的城市办狗证不是随时可办的,全年只有一个特定时间可以注册,错过就要再等一年。关于登记费或注册费,国外有的国家免收,比如英国;有的收得不多,比如加拿大是10加元(约50人民币),美国一般城市是10-20美元(约70-140人民币),但纽约是50美元(约350人民币);有的收得多且每年都要交,比如新加坡是每年90新币(约450人民币);最贵的是德国,柏林养一只狗每年交120欧元(约950人民币),养第二只再交180欧元(1430人民币)。但是,国外相关机构收到登记费或注册费后,是真的会将这些钱用来给狗狗改善环境的,比如美国养狗管理办会定时向社会各阶层组成的委员会报告预算、决算,报告去年收来的养狗注册费都用到哪里,细到一个汽车轮胎的钱。

我想,政府制定养狗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更好地管控狗的数量和情况、约束养狗人的行为、预防狂犬疫情、让狗伤人或影响他人的事情少发生或不发生。因此,更应该全面地掌握养狗的整体情况,严格地约束养狗人让他们文明养狗。

我们知道,如果想鼓励人们做一件事情,应该尽量降低做这件事情的门槛,如果想阻止人们做一件事情,应该加大做了这件事情的惩罚力度。因此,个人认为正确的做法不是收取高昂的注册费用、提出很多苛刻的要求,而是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惩罚力度。

如果能免去注册费用或仅收取较少的注册费用,会有更多人愿意给狗狗一个名分,这样会利于对狗狗的管理。对于不文明行为可以采取重罚,比如对于遛狗不栓绳、烈性犬不戴口罩、不清理粪便等行为,抓到一次罚300,两次罚500;如果狗伤了人,养狗人除了被处罚,还应承担刑事处罚,肇事狗可被没收;弃养狗的人应该给予罚款(弃养狗会造成流浪狗无法控制),并且以后不能再养狗等等。另外,应该适当放松对狗狗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的限制,有预算的可以增设一些专门的遛狗场所,因为严格管制时间和范围不单对狗的身体不好,还可能因为集中出行导致更多问题。如果能强制给狗狗植入芯片、强制打疫苗就更好了,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狂犬疫情,也能减少弃狗行为有助于控制流浪狗数量,哪怕要因此多收额外的费用,只要费用合理我想大多数文明养狗人都会赞成欢迎。

这次多地新政之所以被很多人吐槽,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在该严格的地方不严格,不该严格的地方却特别严格。治理不文明现象是好事,但突击行动和严厉政策不会带来长久的文明,只会加剧两个群体的对立情绪。希望养狗人能自觉文明养狗,非养狗人能给予更多宽容,政策能更加人性化,大家共同努力打造一个人狗互融的友善环境。


结语

养狗政策应该治的是人,不是狗。对狗宽容一点、仁慈一点,体现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和文明。如果一个社会的多数人把狗狗等同于野兽、畜牲,完全不考虑狗狗的需求和权利,一方面反应了这个社会的同情心和友好度都还不够,另一方面狗狗吸收了人类的恶毒情绪后也会反向传递给人类,只会加重这个社会的虐气。

狗一直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可以在城市空间里和人们友好共存的,关键取决于多数人对待狗的态度。最后,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请善待它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39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2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916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9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30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1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34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5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02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90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21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7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82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我和我的同学在操场上踢了足球。 我们的竞争相当的激烈,我和我的几位同学一队。别的同学和别的同学一队。足球比赛开...
    剑魂之主阅读 324评论 0 1
  • 入住的表妹家距离巴尔的摩机场只有20分钟的车程,所以,这一次到美国最大的心愿是去巴尔的摩走一走约翰·霍普金斯校园和...
    吴玫阅读 438评论 0 3
  • 从互联网的气氛比较压抑出发,例举了最近发生的偷拍事件,性侵事件,自杀事性。指出了美丽世界的对立面人性邪恶的一面。 ...
    奔向自由的路上阅读 38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