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成功人士在外面指挥千军万马,回到家拿孩子没有办法,我相信这是许多家长面临的困境。
教子难,难在你没有辞退权,难在你左右都不成。顺着他们吧,他们不知天高地厚,逆着他们吧,他们和你反目成仇,有一点不开心,要么离家出走,要么以死了断。
前两天一个邻居跟我说一家三口跳河了。问起原因是孩子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没按照他喜欢的方式帮他过生日,他就说爸爸妈妈不够爱他,赌气之下就要离家出走。而爸爸就赌气说了一句,死到外面好了,结果孩子跳了河,父母也跟着跳河去救孩子,惨剧就这样发生了,一家人都不幸身亡。
一个花季生命就这样逝去了,还带着父母一起葬送了生命,孩子伤不起家长的心更伤不起。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那么脆弱?
受得了表扬,受得了赞美,受不了批评,受不了挫折。父母努力培养好孩子,乖孩子,可为什么培养出的确是弱孩子、脆孩子?
许多父母感叹,恨铁不成钢。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可能不是孩子不成功,而是我们炼钢的方法出了错了呢?
我想那些没有经受过挫折打击的孩子,往往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人生太顺,就像三国的周瑜,少年得志,18岁就辅佐孙策平定江东,二十几岁便当了东吴大都督,统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兵马,是难得的英雄人才。
不仅如此,周公瑾雄姿英发,气宇轩昂,娶得绝色美女小乔,可谓春风得意。但是春风得意的人赢得起却输不起。
在遇到诸葛孔明之后,周公瑾招出必输,计出必败。结果在诸葛孔明的三气之下,挫败的周郎气火攻心,竟不治身亡。
其实细细一看不难发现是挫折让周郎没了信心。
少年得志,未经人世坎坷的人,在遭遇苦难挫折时最容易一蹶不振。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生活在标准的“非常6+1”的家庭,从小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呵护下长大。
长期下来,孩子就会习惯顺境,依赖成性。出了问题无从适应,经受不住打击,从而选择逃避或者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是相当可怕的,也是相当可悲的。希望生活中少一些周瑜式的孩子。
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我告诉你一个办法,不等天磨要人磨。
人常说不经天磨非好汉,但在天磨之前,适当的人磨尤为重要。你会看到在温室中长大的花朵难耐外部的风吹雨淋。同样总在赏识中长大,也很难接受来自外部的挫折。
不知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当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刚走了两步,爷爷奶奶就说“太棒了”“做的好”。当孩子想帮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个你做不来的,我来吧!”哪怕孩子偶尔跟着老人说一句:“奶奶,你坐着歇会儿吧!”奶奶感动的逢人便说:“我孙子真是懂事,都知道心疼奶奶了!”
有些孩子已经十多岁了,父母还是这样低水平的赏识。赏识惯了的孩子走进学校之后,在几十个上百个被赏识的孩子中间,老师的那点赏识就不起作用了,没了赏识就失去了动力,他就不想学习了。
赏识就像一颗颗甜滋滋的糖果,吃一颗美味可口。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吃糖就会蛀牙。那该怎么办呢?要刷牙。当遇到挫折,做了错事就得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这部分责任。承担的这个责任就相当于是一个牙刷,当牙齿上沾满污垢或糖份时,就得用牙刷来刷刷,免得时间长了生蛀牙就晚了。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挫心呢?
父母要尽早历练孩子的耐挫之心。孩子小的时候要打疫苗,这是用微量的“病原”让他们形成免疫力。
同样道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犯了错误,一定不能护短,孩子该训就训、该批评就批评,就像给孩子打心理的疫苗一样,可以增加他们内心的抗压能力。
良云在这里强调一点,一定不能凭自己的心情来无缘无故挑剔孩子的毛病。我们把看到的事实用孩子能听的懂的语言对孩子描述出来,问问孩子做这些事情当时的想法是什么?造成现在的局面又该怎样去解决?事后作为父母的我们做总结的时候一定要用严肃认真的语气,跟孩子强调这件事情的后果。
比如孩子把别人物品损坏了,那我们就得赔偿对方,这个钱父母是可以出。事后,我们也要从孩子的零花钱里扣掉,如果钱不够,必须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这一部分的钱。并且还要让孩子去跟别人赔礼道歉。
当孩子长大了,他觉得他自己无所不能,只要保证孩子在安全状态下,那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按照他的想法去尝试。
比如我家老大刚考入高中那会儿,学习特别紧张。周五放学回来,他跟我说妈妈上高中这么苦,我知道这么苦,我就不选高中了,我就选择去职业中专,上个两三年就可以去参加工作,挣钱了多好。
我当时就答到:“你说的对,中专课程确实轻松,也不需要那么多时间,所以给那么多时间在中专里学习,是让你们满18周岁,就可以踏入社会挣钱了。妈妈可以用两个月周末的时间去学一门技能,我相信你也可以学会这些技能。
如果你真觉得高中生活很苦,挣钱很有趣,放暑假了,我们就可以去体验挣钱的滋味。
于是我开车将孩子带到了我们附近的工地上,让孩子看看建筑工地上的工人是如何挣钱的?
那时候天快黑了,工人们还搬砖头,搬泥沙,机器轰隆隆的响着。没多久,儿子就让我带着他回去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又喊儿子起来跟我一起去买菜,我又特意带他路过那个工地,那时大约早上7:00左右,工地上的工人已经在干活了。儿子看到这些情景依然没有说话。
放暑假的时候,带大儿子去其他城市吃喜酒,在餐厅里遇到了不少很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在那里为我们服务。后来一聊才知道他们是暑假里出来打工的大学生。我听到儿子在问他们早上几点钟上班,下午几点钟下班,工资待遇如何等等。儿子回到了座位上,继续吃他的饭也没在有其他的言语。
后来回到家里,儿子跟我们讨论他高中的生活以及将来了职业该如何的规划的问题,儿子都分享的头头是道。我想,他已经知道了他未来想做什么?他的努力方向在哪里?
让我们非常开心的事,儿子主动提出请爸爸帮他找一些实习的地方,让他去实践。
所以在寒暑假里,只要有一些社会实践的活动,我们都会鼓励孩子去参加那些社会实践,让他从那些实践中真正领会不同的职业所需要的素养。
让孩子知道他能做什么,他该怎样做,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可以从哪里获得更多资源帮助他更好的完成。
这样,等孩子长大后,走到社会上,遇到更多的艰难,才能经得住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