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群力的华谊兄弟影院向来人迹稀少,就连节假日也不例外,和中央大街的万达影城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忙里偷闲,是奔着那部执导过《盗梦空间》的诺兰的新作《敦刻尔克》来的。
影片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二战初期,40万英法盟军被敌军围困于敦刻尔克的海滩上,他们背后就是英吉利海峡,家乡就在仅仅26英里之外,但却似乎永远也无法抵达。
影片刚开始就步入主题,没有太多历史背景的叙述,就算不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也会一下子被带入电影的情境中,好像你真的身临其境,是其中一员。电影真真切切地让你有这样的感受。观后,我看了豆瓣采访诺兰的视频,他也说道:
“我是真的想营造出使观众有一种置身于敦刻尔克的那片海滩身临其境的感触,同时,我更愿意让他们了解到这个故事有多么伟大,我不太想拍那种将军们坐在会议室里,在地图上指指点点的镜头,所以我的切入点是海陆空三方面,主要采取了主观的叙事手法,切换着不同的人物视角,营造出一种感受:和战士们一起在沙滩上逃命的人是你,坐在平民船只上在海上奔赴救援行动的人是你,坐在喷火战斗机驾驶舱中的和空中敌人死磕的人也是你。”
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有发言权,看过这部影片的我有权利说:诺兰导演,这些你都做到了。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他的话,是因为他拍的电影他自己最懂,并且确实把我的感受都说出来了。
影片第二大特别之处是台词极少。据诺兰自己说剧本只有76页,他可能是想把气氛渲染得尽可能的紧张,在生死攸关之际,没有人会说太多的话,心脏都是悬空的。所以我觉得只有行动和眼神表情达意这个特点,对影片的节奏起到了促进加快作用。
影片第三大特别之处是从开始到33万得救的军人回家之前,一直跟随的就是让人神经紧绷的配乐。那是一种背景为钟表秒针的滴答声,时刻提醒观影者时间紧迫,而且声音巨大。在表现空中作战的时候,音乐中又加入了飞机引擎工作发出的呜呜声,那些声音强烈地撞击着心胸,自己俨然已经变成了飞行员,争分夺秒地与敌人与能耗作战。原来,配乐原理为永无止境的音阶,让人产生音调不停上升的幻觉,仿佛螺旋桨,永远在上升,但永远不脱调,怪不得观影的时候自己的心一直处于悬空状态,一直不曾降落过,但是深陷其中并没有察觉音乐的效应。等战士们坐上火车归家那一刹那,声音戛然而止,世界仿佛一下子安静起来,一颗疲惫的心才得以着陆,长出一口气。
我妈妈一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音乐一紧张,她作为语文教师的预测能力就充分发挥了作用,继而就瑟瑟发抖起来,果真,一个更加激烈的场面随之而来,有时,壮烈的情节来得太突然,音乐瞬间飙升,她这时就会闭上眼睛死死抓着我的胳膊……我建议心理素质不太好的人不要自己来看这部影片。因为与其说它是纪录片,不如说它是悬疑片更恰当些,总会给你一个猝不及防,我的小心脏啊!
在战士们坐火车回家的情节中,我突然有想哭的感觉,这份幸福来得太不容易。我一下子意识到什么是爱国。虽然我也说不清楚这爱国的内涵,但是知道在自己的国家就有一种安全感吧,不只是在有别国侵犯时才有爱国之心的。看完电影出门,听见有人说:这什么电影啊!我只能说他太肤浅,他可能看中国影视剧习惯了,总期待着那种浮夸不真实的剧情,因为没有等到所以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