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懒的故事
你小时候有没有听过一个懒妇的故事?
说的是一个男人娶了个妻子,但是这个妻子非常懒。平时不但一点活都不干,而且就连吃饭,都需要丈夫来喂她。
有一天,这个男人要出一趟远门,他心里特别担心:我离家后,我的老婆该怎么办呢?她不会做饭,甚至都不愿意自己吃饭。
后来这个男人灵机一动,它在锅里烙了一块大饼,在这个饼的中间掏出了一个洞,刚好可以把这块饼,套在妇人头颈里,男人对自己的作品,感到非常满意。
他以为,这样他的妻子就不会饿着了。结果等他外出回来,他发现,他的妻子已经饿死在家里好几天了。
套在妇人颈部的烙饼成了U字型,面前的烙饼被吃掉了,而两侧和后部的烙饼依旧在。
这个妇人懒到都不愿意侧过头,亦或是把饼拿下来吃。
我记得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给我讲的这个故事。到我上小学时,我就坚定的认为,这个故事是大人瞎编的,这个世界根本不可能有人懒到饿死。
不过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还真就有人就懒到饿死。刷新了我的认知。
河南罗山县23岁小伙杨锁,神志正常,手脚齐全,竟然活活饿死在家中......
村民们都说,杨锁不是饿死的,他是懒死的。
他懒到什么程度?
他懒得工作,在工地干活不到一天,就嫌累不干了,接着变卖家中所有家当,乞讨为生。
他懒得洗衣服,衣服穿脏了就扔掉,继续穿下一件,直到全部扔光,只剩最后一件发着恶臭的衣服裹在身上。
他懒得吃饭,村民可怜他,白送给他菜和肉,挂在家里发臭发烂,也不想去煮。实在饿的扛不住了,就出门讨饭吃。
在一个冬日的大雪夜,年仅23岁的杨锁,在家中活活饿死了。
是懒害死了杨锁吗?
不!从根源上看,是父母的溺爱娇惯害死了他!
杨锁从小父母对他疼爱有加,杨锁,之所以起了“锁”这个名字,就是想把他永远锁住。
父母亲怕走路累着他,直到8岁时,出门都是用担子挑着。更不要提哪怕是干一点点活:“你到一边玩着吧,别累着了”。
杨锁的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仍然舍不得他干活。
由于嫌学习辛苦,杨锁索性退学,在家无所事事,还要让身体有病的老母亲伺候一日三餐。
终于母亲也在他18岁那年,撒手人寰。
“给他饭吃,他都想让你直接喂到他的嘴里”,一个当地的的村民说。
2. 你不让孩子吃苦,长大离开父母后,孩子吃尽苦头!
对自己孩子的爱,是为人父母的本能和本性。但过了,就是伤害。宠爱孩子应当保持理智。
总有一天孩子要自己独立面对生活,让孩子将来有勇气、有能力应对社会竞争,这才是给孩子最大的爱。
想起陈淑桦的故事。陈淑桦是上世纪末非常有名的歌星,天后级别,那首“滚滚红尘”,以及和成龙对唱的“明明白白我的心”都是小时候耳熟能详的歌曲,直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陈叔桦的童年在母亲的呵护和宠爱中快乐地滑过。尤其是母亲,对陈淑桦的呵护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母亲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精心呵护着陈淑桦。在母亲眼里,陈淑桦时时刻刻需要她保护。她不让女儿单独上街,不让她单独去同学家玩。
母亲极度的爱对自己的成长是最大的危害!
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在家里,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衣服、做家务,她的床铺和房间即使乱糟糟也不用操心,因为母亲会帮她整理得整齐干净。
在学校里,她是一只孤雁,离群索居,独来独往,没有可以说悄悄话的伙伴。
她的歌唱事业顺风顺水,陈淑桦和母亲欣慰不已。母亲告诉她:“歌坛竞争很激烈,你只管一心一意唱好歌,妈妈会替你打理好一切,不会让其他杂事来分你的心。
那时的陈淑桦从来没有想到母亲也会老,也会离她而去。1999年4月的一个早晨,60多岁的母亲因为长年操劳,身心俱疲,离世而去。
母亲的猝然谢世让陈淑桦的整个世界都坍塌了。一直以来,母亲就是她的天空。
令她绝望的是,虽然自己已经年近40,但心理年龄和处世能力却像懵懂无知的孩子。她不会买飞机票,看不懂演出合同,不知道如何与人谈出场费……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生活“低能儿”。九泉之下的母亲没有想到,她那毒药般的母爱,使陈淑桦成了心智不全的人!
一系列的变故与挫折让陈淑桦心灰意冷,她害怕走出家门,害怕与人接触,觉得这个世界是那么狰狞而恐怖。
她开始远离音乐,远离尘世。令常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位昔日歌坛天后的房间里没有音响。
每天,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足不出户,偶尔与父亲说说话,也是语无伦次,说社会太乱太可怕了,连家门口也乱。 她不修边幅,不整理房间,面容憔悴,她的精神世界一片混乱。
3. 有一种爱叫放手
中西方文化对孩子的教育抚养观念上,一直有很大差异。
通常我们中国人认为:给孩子一切。尽我们家长最大能力,给予他们最好的,让他们生活舒适不用心烦。
家长自己小时候吃的苦、遭遇的挫折,不能让孩子再吃再遇到。即便在孩子成家立业后,家长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看看周围那么多工作后的啃老族,就不难理解这个现状了。
而在西方文化当中,大多数的家庭,在孩子上学的时候,就会让他们接触到社会,自己想办法做兼职赚钱。而一旦孩子成人后,更是坚决地把孩子,推出家门,独自谋生。
不是西方文化亲情冷淡,而是他们懂得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父母不能替代孩子想好、做好一切。
诗人纪伯伦说过:“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是啊!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有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
这样的孩子反而是最有生命力的。
最近刷屏的赌王儿子何猷君,麻省理工金融硕士,在最强大脑中的优异表现,同他的富豪家庭,形成强烈的反差,给观众震撼的对比。
为什么呢,因为通常人理解,这种富豪家庭,躺在家里都是衣食无忧的,还用那么拼?我起初也有些怀疑,是不是花钱买的冠军?
后来网上看他有几个姐姐也是一样的努力,我明白了,是这个家庭的抚养观念,才造就出来不一样的孩子。
同我们国内的一些知名富二代相比,差异真的很大。这种二代,如同温室的花朵,随着上一辈影响的离去,会慢慢枯萎。
真正的爱不是溺爱,不是过度保护,而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去解决问题。
逼迫他们自己想办法,只有这样一旦没有人帮到他,需要孩子独自面对时,才不至于惊慌失措,才有能力扛住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