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大意是,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反正,我是在最近读了几部古籍和传统文化经典之后,才明白中国古人的厉害的。读后得知,得道之士果然应该是综合素质超越一般人的,涉川“豫兮”是说明谨慎吧?对人犹兮是说明为人警惕吧?“俨兮”好像去做客是说明做事郑重吧?后面所说的洒脱、融合、淳朴、旷达、浑厚……足足说明修身养性大家风范,高深莫测恰如武侠小说里的得道高手,含而不露微而不显。
想到这里,一般人、老百姓作为世俗之人,不免羡慕嫉妒恨得道高人,人家居然有这样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深感仰视。动与静,外表与形式,知行合一……网罗心中所有的言辞,仍觉得远远不够内心所思。
道之深远,令人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