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每天还是要锻炼的。
比如抡动胳膊,狠狠得削让你不爽的人。
今天,一个人找我吐苦水,说他朋友听不进他的建议。
我想这挺正常的。
人么,世界观不同,方法论也各异。
你觉得可行的,对方未必觉得,反正开心就好。
但他随后的话,让我使劲把手摁在口袋里,否则他早就被我抡上天了。
他说:
我早就和他说了,他脑子有问题,喜欢上那种女人,肯定分分钟被绿。
当时在场的朋友可以作证,我肯定对他说了至少三四次了。
现在可好了,被我一语成谶,我说他活该,他还不高兴。
而且,我也对他说了,我虽然心直口快,但我也是为他好呀,他怎么就不领情呢。
唉,真希望他早点学乖。
听完他说的话,我真是无比佩服他。
他为什么还能完好无损的站在我面前。
他为什么没被打死?
学乖你个大西瓜,当众羞辱对方,还妄想加一句“心直口快”,就要求对方有个好脸色?
我想问这个人,我在你头上扣个屎盆子,然后再在你的头上插朵花,你是不是还要感恩戴德?
市面上就有这么一类人,说话是有特定前缀的。
例如:
“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
“我这个人心直口快……”
“我是个直肠子……”
“说出来你别不高兴……”
就像闪电之后必有惊雷,只要这些前缀粉墨登场,接下的话铁定是要伤人了。
这些人,口口声声“说话直”,“心直口快”,似乎正义感爆棚。
但他们面对自己的上司或族中权威时,又诚惶诚恐,字斟句酌了。
其实,他们无非就是觉得你不值得他们走心。
他们宁愿每次说话都加一个前缀,也不愿意在心里重新组织一下语言。
因此,比起那些无差别伤害,对任何人说话都比较冲的人,这种妄想加了前缀,就认为可肆无忌惮的侮辱他人的人,简直就是虚伪的代名词。
听到这些话,这些人可能就不乐意了,会跳出来说:
工作上和上司小心翼翼得说话已经很累了,生活上再谨小慎微,那还让人活不?
你们说得对。
你们是累了,精力被上司耗尽了,对朋友和同事说话就不顾忌了。
这其实没问题。
但请别包装成“心直口快”。
这简直就是侮辱了心和口。
这时候,这些人可能又要说了:
你怎么这么没良心,忠言逆耳呀!
我是为你好才说这些话。
我觉得,“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几乎是包庇“心直口快”最好的帮凶了。
它给人的逻辑就是,逆耳很正常,因为是忠言嘛。
因为是忠言,所以我在道德上可以压制你!
如果你听不进去,那是你的问题。
如果你想听好听的,有个成语叫口蜜腹剑,你要不要?
我一直很好奇,就是:
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
良药,为什么一定要苦口!
说好听话,一定是口蜜腹剑?
一定是嘴上说的好听,背后来一刀?
那喜马拉雅上的课程《好好说话》,是不是可以改成《好好来一刀》?”
你去拔牙,拔前敷个麻药,让牙齿拔得更舒服一点,难道这颗牙就白拔了?
放着麻药不用,非要疼的死去活来,最后还要和医生说谢谢您,您可真直接?!!
现在好多中成药都裹着糖衣,大家舒舒服服的吃下去,难道就没了效果了吗?
非要越苦越有效果?!!
非要干上一大碗,苦得连眼泪都掉下来,然后大喝一声:好酒!才有效果?!!
难道忠言,就不能也经过“糖衣”包装,让对方听得顺耳,从而更愿意接受你的观点和建议?
非要直勾勾的揭人家伤疤,戳人家痛处,这样操作才得当?
那不是说话直,更不是真性情,那是没教养!
那是熊孩子裹着成人的面皮而已!
同样的食材,有些人能做出佳肴。
而另一些人却做得味同嚼蜡。
后者不去精进厨艺,反而却还怪食客不识货,浪费了好食材,浪费了他的一片好心。
这种人自大的人,真是可悲可叹又可怜。
下次若再有谁以“心直口快”开道,你大可以马上打断ta的话,说:
那你就先别说了,等你会说人话了,再开口。
比起忠言逆耳,我宁愿你口蜜腹剑。
你身边是否有让你疯狂想吐槽的“心直口快”朋友?
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