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点十五的机票,四点多就要起床。或许是即将开启旅行的兴奋劲儿赶走了睡意,前一天晚上一点多才睡着,竟也毫无困意。虽然起床的过程是很艰难的,但是起床后即将面对的旅行是美好的。我揣着满心欢喜踏上旅程。
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说实话,内心还是有点小激动、小紧张和小恐惧的(恐高一级患者)。随着飞机慢慢上升,陆地上的一切渐渐变小,直至只能看到大片大片的云,我的恐惧散去,只剩激动。因为起得太早,全程都在闭眼尝试补觉,但其实根本没有睡着。一会儿看看窗外的云彩,一会儿看看孤独星球的江浙篇,就这样度过了两个半小时。期间压强导致的耳朵疼超级难熬,一度以为我要聋了。还好飞机降落的及时,不然真的感觉脑袋旁边的那两个玩意儿不保。
大概九点四十到达杭州萧山机场,大包小卷的行李真的让我和妈妈步履维艰。一路跌跌撞撞找到大巴点。上了大巴不一会儿,就开始下雨了。走前特地查过天气预报,知道有雨还兴奋了好久,这才是烟雨江南嘛!小雨淅淅沥沥淋在车窗,我透过车窗看路过的风景,不得不说杭州真的是绿化特别好的一座城市,建筑周围皆是一片青葱,城市规划也很合理,楼与楼之间空隙很大,不会显得拥挤,树几乎都是活了上百年的古树,枝干粗壮,颇有历史悠久的一线城市的大气之感。经过这次旅行,我发现江浙和大连还有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江浙的自行车和摩托车十分多,并且设有专门的车道,摩托车出行很普遍,很多辆摩托一起奔驰在马路上成为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虽是大城市,却给人一种很“慢”的感觉。大连因是丘陵地形,除了外卖小哥和送快递的骑着黄黄蓝蓝的摩托穿梭在街道以外,几乎看不到。所以我至今不会骑两个轮的自行车:D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到西湖断桥时,仍下着毛毛细雨。下车后,一眼望去,便是青山环绕的波光粼粼的西湖,没有高楼大厦的遮盖,视野十分开阔,心一下子透亮了。走近西湖,静观湖面,水中游鱼,往来翕忽。
断桥承载着许仙与白娘子的凄美爱情,是两个注定不能在一起的两个人相遇的地方。走上断桥,就好像走进了许仙于白娘子的传奇故事当中,人也变得浪漫了起来。同时升起一种悲伤,惋惜两个相爱的人却终究人妖殊途,再不得相见。
紧接着,大片大片的荷花吸引了我的目光,巨大的嫩绿色荷叶上乘着从天而降的雨水,几朵粉白的荷花与成熟的莲蓬点缀这片绿。来时未赶上花朵全盛的季节,林清玄先生有一篇散文--《凋零之美》,此时荷花将败未败,便有先生所说的,自在之美。“开花时看花开,凋谢时就欣赏花的飘零吧!”心存敬重与深情,对待大地这种无言的呈现。
在断桥上望去,可以将近处的湖与船和远处的山与塔尽收眼底。天色暗淡,一层白雾笼罩在青葱的山上,船漂浮于湖,塔耸立于山,一时恍若置身仙境,真正见识到了“山色空蒙雨亦奇。”
来前订好了游船和雷峰塔飞来峰的联票,来时才发现游船票必须去雷峰塔兑换。从断桥到雷峰塔的距离不近,因为不清楚位置,光问路就问了好几次,在此过程中偶遇了一位袍子小姐姐,心有灵犀的相视一笑打个招呼。
幸好美团可以随时退票,免去了后顾之忧。在我的理解里,旅行最重要的是不期而遇,做的满满的计划在真正游玩的时候,往往不堪一击,适当的留白才是最好。
我们放松心情,沿着白堤一直向前,走走停停,欣赏两岸的风景。初秋柳树的叶子仍是嫩绿嫩绿的,垂在堤两岸,雨愈下愈大,还起了风,柳条随风而舞,活泼可爱。
有两个场景拨动我心弦。
情侣并肩坐在堤边的木质长椅上,共撑一把伞,眺望西湖美景。
柳树边,阿翁着深色雨衣,打捞湖中的垃圾,彩色泡泡抓准时机闯进画面。
我拍下了这一幕,妈妈拍下了我。
三毛说:“有了人的地方,就有了说不出的生气和趣味。”以前我不懂,现在好像懂了。古时有文人墨客来到此地留下无数浪漫诗篇,而今人用着他自己的方式,延续着当下的浪漫。
作为一个路痴,当然是看不懂旅行攻略上的地图的,就这样,我经常把一个景点错认成另一个景点,也经常路过某个景点而不自知,囫囵吞枣地玩了一玩。
在白堤上远观了三潭印月,也就是一元纸币背后的风景。
路过了西泠印社,怕打扰里面的工作人员雕刻印章,所以没有进去,只在外欣赏了一下建筑,但现在想来觉得十分可惜。《盗墓笔记》中吴邪的古董店“吴山居”就开在西泠印社旁边。印社中还有盗墓笔记的明信片。当时并未接触,就这样错过了。
经过浙江博物馆(孤山馆区),来时恰逢周一闭关,未得入内。
错把别的小亭子当成放鹤亭,但走了没几步就看到了真正的放鹤亭。北宋诗人林逋(林和靖)在这里隐居了20年,不仕不娶,栽种梅花,还养了一只名叫“鸣皋”的仙鹤,死后亦葬于此。我由衷的敬佩此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随心所欲,这正是我向往的。希望我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人,随性、潇洒的活一世。
再往前走走,就到了打出租车的地方,拦了辆。司机很热情,让我一度感觉自己还没出东北。本来是想去雷峰塔换船票,但在司机大哥的热情讲解和推荐下,我退掉了在当地人看来是“宰人”的联票,卸下了按票走的负担。司机大哥介绍了浙江是龙井茶的原产地,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尤为出名,他建议我们去茶园看看,但我和妈妈都对茶没有研究,便没有去,路过了个人很少环境很好的区域,遂决定在此下车。
我更喜欢人少的地方,不会让我感到拘谨,所以相比白堤一带,我更喜欢这儿。到了这儿,我感觉我才放松下来。人真的非常少,遇到的可能不过五六个。大家都在热门景点处游玩,遗漏了这块宝地,而我呢,开启了这段探索。这里的植被更加茂密,感觉好像是置身山林之中。这儿最不缺的就是我最爱但少见于北方的水、树、亭、桥,想想就是美的存在。小雨霏霏,凉风习习,扫去了南方的炎热,漫步其中,感受自然的宁静,只能听到雨声和雨打叶之声。人身临其中,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忘记时间,不忍打破这一份悠然。
走过郭庄,去杭州花圃转了转,期间有小舟划过水面,更添诗情画意。
我执着地寻找着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持久的找寻之中,我看到了满池荷花的盛景。荷花硕大,相拥着开在碧水之中,我被这又高又大的荷花震惊到,生机盎然,人也被感染的兴奋起来。
湖中还建了个方便观赏的小亭子 ,几只小麻雀在此驻足、嬉闹。我一走近就都被惊得飞走了。我此时成了“鸠占鹊巢”的斑鸠,霸占了这个亭子,风拂过耳边,撩动发丝,吹得脖颈痒痒的。我近距离观赏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整个心都放松下来。
不知道为什么,白天没有路过几个墓,到了晚上却一连路过岳王墓庙、秋瑾墓、武松墓、苏小小墓。据统计,西湖周围名人墓多大130余座,至于西湖岸边,也有二三十座。西湖不仅是文人墨客荟萃的地方,还是历史名人的埋骨之地。这更增厚了西湖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走着走着到了中山公园,因为太黑了,只粗略看了一下,然后又去往苏堤,也就是诗人苏轼(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堤。走在苏堤的这头,就好像在堤的另一头,苏东坡先生正跨越千年缓缓向我走来。
天愈来愈黑,彩灯点亮,驱走黑暗。夜晚的西湖拥有着和白天不一样的景象。白天人少的地方到了晚上变得一片漆黑,只有热门之处灯光璀璨。胆小的我们只得回灯光亮地方,结束一天的西湖之旅。
假期宅在家里,步数不过百,突然日行万步,遂倒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