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机场的那一刻,智商就归零了,潜意识地觉得自己过去的常识都不适用了,思考的基础一下子散了架。这时候才意识到大脑是手里无枪无剑的自己唯一的武器,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正常地思考才是最危险的状态。于是到了住处,便迅速打开手机里一切能跟国内有联系的App,把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联系起来,才有了一点脚踩在地上的真实感。
过去不明白我们为什么需要历史,为什么有人会对已经过去的东西那么好奇,当然在不能像做自然实验一样拿人做实验的社会,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很宝贵的材料,但在这时候才清楚地感受到,我需要祖国这个抽象的共同体和母语是因为它们能让我有种有根有基的踏实感,而这种踏实感同时也是一种束缚,在刚刚来到另一个国家,还没有被这个国家的新的束缚包裹的过渡期,会有种腾空的自由感,我只是还没有适应这种飞起来的感觉,像只突然会飞了的猴子一样滑稽,但也有种想要呐喊出来的解放感。
有了大把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其实在国内的时候,时间几乎也都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只是在这里,物价会不时地提醒你:时间变贵了。当把时间也看作一个有价的商品时,会更珍惜它。
过去对“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的理解是在数量层面上的,一天一天加起来就是一辈子了;现在觉得往那一天一天一分一秒里填进去的内容慢慢累积起来,便是我自己塑造出来的自己,出生时和离开时中间这一段时间,是自己做的一个个选择让我成为了我,而这样的我是不可能和任何人一模一样的。能掌控自己的时间,做到自己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让我更像一个工程师,把自己塑造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虽然有很多自己无法预料和掌控的事,但控制自己、对自己负责会让我变得专注和坚定。
从小我就是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在周围的人眼中是个“优秀”的乖乖女,但事实上满足别人的期望是远比满足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容易得多的一件事,这么想来,只能说我这一路都在偷懒。其他人对你的期望始终是相对的,他们的参照物总是有各自的局限,而我比他们更了解我自己,更清楚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但做到让自己真正满意总是不如给自己找个借口降低标准来得快,自己骗自己才是一个走不出来的死循环。
忙于应付别人的期望,就很难专注地去思考自己长期的目标是什么,忘记思考自己做这件事的目的,整个人是散的。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远离了熟悉的人和事,不再需要满足别人的期望时,才终于静下来思考自己对自己的期许,收起像章鱼触角一样分散的注意力,去触摸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灯塔和自己的路,这才体会到发自内心想要前行的动力和兴奋感。
一个人在陌生的国度,有太多以前不了解的规则,总需要看着身边人的样子,学着和大家一样。当然也做了不少蠢事:坐错电车,错过该去上的课,忘记说敬语,去用电子点餐器的餐厅挥手叫服务员,跑去复印出来的都是白纸…… 一开始觉得很尴尬,但后来竟然自己玩自己玩得很开心,这些碰撞会让我意识到差异的存在,其实我们只是不一样,并没有绝对的好坏。
在国内的时候,总是很怕犯错,好像一点点错就会给自己二十几年经营的自我形象抹黑,每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希望自己在一开始就是领先的,承认自己不知道是需要勇气的,因此很多时候其实是在不懂装懂;但在国外,作为一个外国人承认自己不知道的门槛变低了,当然不是心安理得地无知,但至少承认问题的存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比自欺欺人好得多。与人坦诚相处的基础,或许是对自己坦诚、承认自己不足的同时还是依然喜欢自己。
这一个月没有什么大风大浪,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的生活也不过是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小事那么多,有自己能预料的,也总会有意料之外。我不喜欢动不动说“人生”,我才过了二十几年,根本说不上这么大的词。但我现在对它的理解是,人生大概是无数的经历和体验,意料之外的事则是额外的收获,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多了一种经历,控制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剩下的好好体验就好。就像一盆火锅里放的香菜,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说起来也不过是尝过和没尝过的区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