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为,原不会在梦中闯入他的身影。
他以为,自己一直清醒。
魂梦依稀,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央。
——序
第一章 琴深在左
他从不会为任何人而停留。除了,她。
琴深楼上的琴声空远、安宁。这琴声出自武林才女琴深的妙手,而这琴深楼自是她的雅阁。每日都有许多江湖中名士君子前来拜谒,传说这楼中女子,不但长于音声乐舞,更精于推演之术。对武林中事,洞若观火,即是数百年前的陈情旧案,亦能够一语道破天机。有诗为证:
琴深楼上觅琴声,白衣红颜自先知。一剑飞仙若飞雾,只闻弦外有情深。
原是不想来打扰她的,只是⋯⋯这案子太过棘手,且涉江湖之事颇深。线索断在了滁州的悦来客栈,不然也不至来烦扰在武陵山麓闭门谢客的她。
他静立在楼下,琴声戛然而止。她的琴声从不愿被人搅扰的。若是有人不自量力,十里开外便被古琴的音波打得魂不附体。
今日她没有用内力。是知他要来?
“素念。”
他低声唤道。不知为何,自听到她弦声外的一点隐隐哀伤,心底就不再那么平静。
平静的笑容藏在素白的轻纱下,她的声音温柔婉转却透着一点冷清。
“展公子请进。”
他们,也算是有过不浅的交集。
一盏清茶。是他最喜欢的龙井。他仗剑江湖的时日,也曾尝过极好的茶,可是她为他斟茶,却是第一次。
“我是琴深。”她神色平静,状似无意地问道,“唯有清茶招待,不介意吧?”
他抿了一口,便知这样的滋味是她亲手烹制而出的。
“怎么会。说来,终是在下有求于⋯⋯素念姑娘。”
她不言,只透过面纱定定地望着他。
他的眼神深邃而宁静。即便是有求于她,也是为了天下苍生,他在做着让自己无悔的事情。
她轻叹。
“我知你所为何事。只是,这里是琴深楼。我是琴深。”她不紧不慢地重复。
不再多做纠缠,她起身,示意他跟来。
这件案子牵涉甚广,边陲小镇里的钱商富户与京城的官宦权贵私相授受,挪用赈灾款粮,竟使沿江之处水患横行,饿殍遍地,轰动朝野。仁宗令王丞相亲督水患治理与赈粮发放,如今水患稍缓,仁宗下令彻查此事,重担便唯有开封府尹包拯包大人能挑起了。
她在得知消息前就已然只身一人查探过半月有余。
从前,她和他一样,以惩恶扬善为己任,又善推理,只是极少出手伤人性命,哪怕是坏人。因此江湖上才会称之为武林才女,并有“琴仙”之美誉。
不过,这都是从前了。她已隐世三年。此次重回,就如当初退身一样,无人知晓为何。
将他带到琴深楼后的竹林深处,她将她的焦尾古琴放在琴桌上,就在他面前,抚琴弹奏。
他轻轻闭上双眼。原本繁芜复杂的案情竟随着她的琴声抽丝剥茧,渐渐清晰起来。原先同包大人探讨案情时觉得不合理之处,在琴音微不可见的拐角处竟显端倪。
待思路慢慢清晰,琴音便停滞在那个断开的线索处。只一会儿,随着金石裂帛之声,他缓缓睁眼。是一枚用旧到纹理不甚规则的钱币,微小不起眼,却是案子的关键线索。
他的眼神清亮,且稍流露出微不可见的讶异。她也报以浅浅微笑。
她一向善于用琴声诉说不可言传或无法言说之事。唯有心意相通之人才能懂。
“多谢⋯⋯素念。”他望着面前一直轻纱覆面的女子。
“不必客气,应该的。”她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良久,沉默。
“快走吧,去帮包大人。”她有些无奈,下了逐客令。
该做的,她都做了。该知道的,都通过琴声告诉他了,为什么还不走。
“素念?”
“我说过,我叫琴深。”她不厌其烦地纠正他。
“不,你始终是素念。”他反驳道。
为何要改变她亲口告诉他的名字?为何当初不辞而别?心中想着,不禁问了出口。
明知道她不会说,他还是问了。
若是旁人,哪怕是再熟悉的朋友。依他的性格,若不愿说,绝不会多问一句。
她的视线转向远方。还是沉默。
他望着她,仿佛思绪也被牵引到很远。今夕何夕,总觉得在这三年里遗漏了什么。
其实也没有别的,只是这次的素念,总让他心中不安。
“我没事。”她无力地解释道,“只是喜欢叫琴深这个名字,喜欢琴深楼,不可以么?”
“我不知自你上次走后都发生了些什么。只是作为朋友⋯⋯希望你能好好照顾自己。有什么我能帮到你的,一定要说。”
他的话掷地有声。没有太多铺垫,只是平静地叙说自己的关切。
“好。”她淡然一笑,算是回应,“展大侠快些回去吧,别让大人久等。”
他不理会她的打趣,点点头,只是有些不放心地回望她。
“照顾好自己,我很快再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