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读完一本书也抓不住重点,核心论点在哪,要分享两句,也分享的都是些不痛不痒的。
今天分享的这篇是李源老师高效阅读特训营的五位一体法,目的还是在于如何去筛选书籍,明确什么书是我们不需要读的。
五位一体法也是五位一体表,这是一张神奇的表格,不仅可以帮你筛选那些不值得花时间读的书,也可以让你对这个作者这本书有更深刻的印象,这张表格只要做出来就可以一直收在身边,是个学习利器。
五位一体法被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个大部分叫作者的知识树ID,第二个大部分叫作者的知识点延伸。
01
作者的知识树ID
看第一个部分,这其中包括三个要素:作者的师承关系或个人背景、作者的队友和继承者、作者的对手。
这是判断一个作者的三个维度,有了这三个维度的内容,这个作者的知识树ID才可以被锁定。
首先就是自报家门,通常一本书的作者都会有师承关系,关于师承关系的信息,我们一般可以在书评,或者翻找一本书的序言、注释、参考文献。
可能会看到是谁给了他启发,注释和参考文献里的作品也可能就出自他的导师。
在这里,一个作家、思想家的导师不一定是他的授业恩师,也可能是几百年的遥遥相望,只要是给到了触动和灵感,让对方有了新的思路,这也是一种继承。
如果发现一本书找不到师承关系,先不要急着否定,它可能是某些名人写的自传,心得,总结什么的,这时就可以查查他的背景,从业经历,他们的专业和经历就是他们的“导师”。
接着就是作者的队友和继承者,很多作者没有明确的导师,但一定会有队友,会有一个对话的人。也可以用找查师承关系的方式去找查。
但是也不能单凭这一点去判定一本书的好坏,因为很多当代大神往往还没有继承者,后人短期还无法超越,但也可以先先找一下,用于将来深入的了解一个领域。
最后就是作者的对手,很多好书都会有一个要辩论的对手,所以读教材不是一个好的进入一个领域的通道,还是要从作家和思想家入手。
他们会论证自己怎样继承了前人的衣钵,怎样完善了学术共同体,更重要的就是论证了圈子内共同敌人的错误。
知识树ID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帮我们大体知道一个作家、思想家在一个领域里的位置。
02
作者的知识点延伸
接下来我们要对他的思想有一个基本概括。
就是第二个大部分,包含两个内容:作者的核心论点和作者著作之间的逻辑。
一个作家、思想家的知识谱系,通常就是两点:他的书和他的核心论点。
很多作者穷其一生就是在论证自己的一个论点,也许还会有很多分论点,但是核心还是那一个。
所以只要掌握了一个核心论点,就可以对他的著作有一个了解,若读完一本书,就可以以点带面读完他的大部分书籍。
提炼出一个核心论点之后,就要思考每本书陈述的论点与作者自己的核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找查五位一体信息时,我们还可以依据其中任何一个信息来猜出其他四个点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相关联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三张五位一体表:分别是《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乔布斯传》的作者艾萨克森和《红楼梦考证》的作者胡适。
五位一体表让我们在阅读时又多了一种选择,这样的一张表格做出来,随时都可以再翻看。包括来不及读的书,如果提前做好了一张表格,等下次读的时候就可以一目了然,帮助你更快回忆起书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