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方式,难免产生各种不愉快,如何巧妙的提出批评,又同时表现出百分之百的坦诚与尊重,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这里提到了一个词—影响力。
今天又读《深度影响》这本书,这个章节的内容,最近感受颇多,也许有时哪怕心里的不满和怀疑已经很明确了,但就是张不开嘴,也许怕对方不买账,又破坏了关系,或者产生了暴力语言。为此,书中给我们举例介绍了奥巴马的白宫幕僚长艾丽莎,相当于华盛顿第二最具影响力的人,在奥巴马连任总统选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有一次她的工作被一个同事对记者描述成“行程安排和后勤”貌似她的工作很轻松似的,所以,艾丽莎非常生气,给所有同事发了措辞尖锐的邮件,她说,不论是谁,要让那个跟记者乱说话的人感到羞愧。结果,奥巴马把艾丽莎叫到办公室,并没有批评她,而是对她说了一句话,“艾丽莎,你需要意识到你话语的影响力”,艾丽莎后面在她的书中提到,这句话,让她对这次批评心服口服,就是这句“不是批评的批评”,让她意识到自己要对“精神状态有所警醒”,她也开始在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脾气和耐心。
总结: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总是处理不好批评的尺度和方式,是因为我们经常会陷入一种“权利思维”,觉得被批评的对象要么低我们一等,要么只能让我们仰望,只有认识到双方是平等的,才能让批评者逃开非强即弱的困境。那么,就让我们选择第三种批评方式吧,奥巴马那句教科书式的批评,不强也不弱,不像批评的批评,其核心思想就是影响力的核心思维—合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