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期——偏见的形成

今天看了美国气象协会前主席马歇尔·谢波德分享的他对于人类偏见的看法。在他看来,偏见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心理成因,分别是证实偏差、邓宁-克鲁格效应和认知失调。

这让我想到前段时间和朋友们一起去乐山发生的小事,到达乐山的当天晚上我们决定吃乐山有名的油炸串串。因为人多,我们三家人分别打了3个车,同时,大家也很有默契的在车上和司机进行了交流。

我认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和当地的滴滴司机或出租车司机交流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因为他们活跃在这个城市的各个地方,对于有关这个城市的各种信息收集得都比较多,好吃的、好玩的,甚至城市的文化特色他们都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们的意见一般来说参考价值还是很大的,当然在一些旅游景区内的除外。

当我们三家人在吃饭地点集合,并将我们打听到的信息进行共享时,有趣的现象产生了:第一家朋友遇到的司机告诉他们,我们当天晚上选择的串串在乐山是很有口碑的,但对于我们第二天的跷脚牛肉并没有具体推荐。

第二家朋友遇到的司机推荐的跷脚牛肉,则是在我们以前去吃的店铺。

而我们遇到的司机告诉我们当天去的串串店是乐山油炸串串的发源地,但街上已有很多分店,其实不用跑那么远去吃。而对于跷脚牛肉,他们本地人平时爱去的其中一家,就在离我们下榻的酒店很近的地方,他认为我们以前去的古石桥那边其实是一般的。

当我们三方意见相碰时,第一家朋友自然没有什么意见的,但另一家家朋友和我们之间的信息有了冲撞,朋友认为我们说的那家店恐怕只是一家网红店。尽管这些信息只是我们从别人口中得来的,但这些信息却先入为主,第一时间印在了自己的潜意识里,大家都想维护住自己的第一认知。

后来因为我们车上司机推荐的那家店也是另一个同事曾经推荐过的,所以大家吃了串串还是决定去了那家试吃。在吃的过程中朋友评价味道放的太重,价格也比较贵。而我则很本想不起以前吃的那家店是什么味道,心想是不是因为是吃完串串再来吃的,所以感觉不到什么味道。

直到第二天去了古石桥店,我才发现头天吃的跷脚牛肉确实偏味重。而朋友虽然仍然在找古石桥店的优势,比如比头天多一些毛肚等,但能明显感觉到他的兴致大减。

就是这么小的一件事,我们却也在不经意间证实偏差,当然,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友谊。我们一边都拼命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忽略对自己观点不利的证据。同时我们又发现事情并不是完全和我们想的一样,所以我们的潜意识还是赞成客观事实的,证明我们是理智的。

只要我们搞清楚了我们正存在着偏见,并且分析出了偏见产生的原因,那么我们一定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偏见的发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