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事业兴衰与民心向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将其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是顺应时代发展、回应群众期盼、推动事业进步的必然选择。
洞察本质,明晰作风建设关键靶向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犹如作风领域的“毒瘤”,虽表现形式多样,但本质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它们看似隐蔽,实则危害巨大。从思想层面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虚浮的工作作风,使党员干部陷入形式化的怪圈,丧失了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精神。从工作层面看,它们导致政策空转、执行不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阻碍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地生根。从群众层面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党员干部与群众渐行渐远,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寒了群众的心。
必须深刻认识到,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找准这一关键靶向,集中力量进行整治,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不良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精准施策,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能搞“一刀切”,而要深入研究其特点和规律,制定科学精准的举措。
加强思想教育是基础。要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培训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增强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而不是为了个人的政绩和虚名。只有从思想上筑牢防线,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滋生。
完善制度建设是关键。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改变以往单纯以材料、会议等作为考核标准的做法,更加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同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明确各级干部的职责权限,规范工作流程,防止权力滥用和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强化监督检查是保障。要加大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查处力度,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通过明察暗访、专项督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要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迁就,形成有力震慑。同时,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处遁形。
凝聚合力,营造作风建设良好氛围
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作风建设中。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监督能力。通过宣传引导,让广大群众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作风建设中来。
此外,还要注重宣传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宣传那些在作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激励更多的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更是刻不容缓。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将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让我们以实干之姿破浪前行,在作风建设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