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 侠女骨同穴
传说在明朝时候,我们宁波府的鄞(yín)县有个县官叫梁山伯。他为宫清正,秉公办案,为民除害。当时都县境内一无强盗,二无窃贼,三无命案,百姓们能安居乐业。大家对梁知县赞不绝口,称他为赛包公、梁青天。
那时做官三年一任。由于梁山伯官声好,三年任满之时,皇帝要提升他到别处上任,当地百姓得知这个消息,都舍不得梁老爷走。许多人脆在县衔门,恳求梁大人继续留在鄞县。梁山伯见百姓如此热情,便向皇帝写了奏章,不愿升迁皇帝同意后,梁山伯仍旧留在鄞县。
原先梁山伯来鄞县上任时,妻子早已亡故,膝下并无子女,到了鄞县也没有续弦。人们劝他再娶个妻子,将来也好接替香火。梁山伯笑笑说:“鄞县的百姓不是都把我敬若父母吗,我何必续弦娶妻呢1”他就一心为老百姓办事,在鄞县接连三任,当了九年知县。最后一年,他因年老体弱,受了风寒,竟一病不起,离开了人间。
梁山伯死后,鄞县百姓都十分伤心。地方长老他择基做坟。人们选中胡桥镇这个地方,因该地山清水秀,风景美丽,再加上是水陆要道,便于后人瞻,便把梁老爷的坟做在那里。
动土挖地之时,发现下面已有一穴坟,一块石碑的正面凿着“祝英台女侠之墓”七个大字。反面刻着墓志铭,大意是:祝英台是南北朝陈国的一位女侠,生前劫富济贫,专杀贪官污吏,后遭马文才父子的毒手。原来马文才是贪官马太守之子,从小习武。祝英台为了济贫,曾三次上门盗银。第三次中了马文才埋伏的暗箭,不幸被捕。马贼本是个花花公子,自恃有些武艺,对祝英台欲强行非礼。祝英台奋起反抗,一脚踢中马贼要害。马文才口吐鲜血,一命呜呼。马太守大怒,命兵丁将祝英台乱刀分尸,血染阶石,弃尸野外。穷百姓把祝英台的尸体收拾拢来,凑钱给她购置棺木做坟安葬,后又刻石记事。因为祝英台是为百姓流血死的,所以正面墓碑用红漆写了她的名字,以示纪念。后来年深日久,祝英台的坟墓渐渐陷入地下。
这是座女侠的墓,怎么可以拆毁呢?若不拆迁,难道再为梁山伯另择基基吗?一时之间要找好的墓基也有困难。当时,有个老人提出:既然梁山伯和祝英台这两个人都是为咱们穷百姓办事的好人,并且又都是单身只影的,我们柯不替他俩合造一座大坟呢!众人都族同老人这个建议。于是大家动手把梁山伯和千年前的祝英台合葬在一座坟里。坟前竖了块大石碑,凿了两排字。祝英台的名字用红漆写,表示她是为人民流血而死的女侠,梁山伯的名字用黑漆写,表示他是个包龙图式的清官。
百姓们还凑钱在附近造了个梁山伯庙,作为鄞县百姓对清官梁山伯的纪念。几经传说,一再演变,又产生出许许多多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优美动人的故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