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很喜欢的一位作者曲玮玮说过:隔着屏幕,语言的温度会被稀释。
这也就意味着,互联网社交其实对现代人的人际交往有更深层次的要求,因为是隔着屏幕,大家的戒备心都没有面对面时那么强烈,讲话更随意,流露出来的温度自然就平淡了许多。
于是,我们遇到的「不会说话的人」越来越多。
我身边很多朋友,出于工作需要微信上加了些交集并不多的人,私底下时常被聊天,但情况往往是没聊几句就再也不想打出去一个字。
跟你聊聊天,就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我和朋友们对互联网好友的共识。
不一定是批评,只是能够看清你和我的价值观差异而已,比如我在说我喜欢读毛姆时,屏幕的另一端,你立马发来:“奥,原来你是个这么清高的女孩子。我喜欢你这样的,不图我们男生的钱……”
然后,留下这一头的你,摇着头叹口气,给出一句:我困了,睡了。
把聊天界面和满脸微笑一同关闭。
02
这种目的越出手机屏幕的异性朋友,也许是高估自己揣度别人心思的能力,本意无害,却给人一种挑剔的感觉。
让对方根本不想再理会。
所谓把天给聊死,这是其中一种,擅自揣测对方的心理,却又没办法猜中。
给人的感觉是,无趣又烂俗。
类似的还有,女孩子们面前,高声讲话内容夸张的。
我有次跟朋友一起吃饭,同行的还有朋友的朋友,那波朋友里有第一次与我们见面的。
有个女孩指着朋友的脸大笑,“哎呀,你的睫毛膏是不是太劣质了啊?怎么睫毛像苍蝇腿呢?哈哈哈,好好笑哦”。
说完自己大笑,两分钟。
朋友满脸通红,出席的男生顶着尴尬的微笑陪坐,我们谁也没有接话。
03
最大的悲哀是,犯错的人不理解自己错在哪里,还硬装无辜。
永远不要低估言语的威力,这是生活在每一个成年人身上播下的种,岁月流逝,开出什么的花,结哪种果子,全凭你怎么运作自己那张嘴。
从前我也不懂,讲过一些无心的话,被有心者听了去,酿成误会一场。
不光是微信聊天,面对面更是,除了妆容穿搭,能看出一个人是否有内涵的就是说话了。
也许你有自己的个性,或风趣幽默,或低调沉稳,或平淡如水,无论哪一种,都绝对不应该是言语重伤别人的类型。
要知道,你无意中的脱口而出,可能会给别人埋下阴影,很久没法消散。
而你,轻飘飘地拍拍自己的肩,洒下一脸微笑,扭头走人,丢给对方一肩头的酸涩不爽。
04
不聪明的人以酸人为家常,聪明的人用赞美赢得人心。
之前跟过一个老师,为人特点之一是总爱绽放一脸笑,爱夸奖人。并且不会让人觉得虚伪,好多次工作上的忙碌状态,都没让我心烦。
反而乐意多多帮忙,没别的想法,就只是因为面对这样言语亲切的人,自然而然地让人卸下防备,哪怕是在不停地劳动中也心甘情愿崩掉一层汗水,再继续。
甘愿当一颗螺丝刀,因为被需要。
因为她对我说:“你辛苦了。”
我不愿做那个饭桌上沉默寡言的人,更不愿充当那个话题终结者,关于说话,跟做人一样,是学习一生的功课。
那些不会说话的人,选择闭嘴也许是给自己多一个机会,不被人发掘内心虚无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