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瓷器简介

三国两晋南北朝(A.D. 220-589)


瓷器的真正成熟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此时南北各地烧制青瓷已十分普遍,瓷窑增加,种类繁多,质量提高。古陶瓷界习惯将这一时期的青瓷统称为“六朝瓷器”。此时瓷器特点是有大量的动物造型。
西晋 青釉虎子

隋(A.D. 589-618)、唐(A.D. 618-907)、五代(A.D. 907-960)

唐代开始,瓷器慢慢代替金银,得以大量生产。青瓷和白瓷都取得了很高的提高。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其中著名品种是晚唐时期浙江越窑的青瓷和河北邢窑的白瓷。

唐 越窑 青瓷莲花盖罐

唐 邢窑 白釉执壶
越窑青瓷经过不断发展,晚唐、五代时达到鼎盛。
1987法门寺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专用瓷——秘色瓷,乃越窑青瓷中的极品。为世界上发现有碑文记载证实的最早、最精美的宫廷瓷器

唐代 越窑 秘色瓷


宋(A.D. 960-1280)

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继汉唐以后的第三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许多窑口在宋代达到本窑口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元以前瓷业发展的最高峰。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列于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釉色独特,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因传世极少,弥足珍贵,目前全世界典藏不足70件。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紫口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的口缘釉薄处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
宋官窑青釉方花盆
许多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为了追求工艺一般都不允许有太多的釉面的开裂纹片,但哥窑却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
宋哥窑青釉鱼耳炉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的颜色还有玫瑰紫、天蓝、月白等多种色彩。“钧红”的烧制成功则开创了一个新境界。
宋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宋定窑白釉孩儿枕
除五大名窑外,宋代辉煌的陶瓷业还有一个以八大窑系为代表的民窑系统——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下次在叙。

元(A.D. 1280-1368)

元朝时期,景德镇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的瓷器烧造中心。此时所制器物,一般说胎骨都比较厚重,大型。釉色里创造出了青花和釉里红。

元 青花故事罐  鬼谷子下山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明(A.D. 1368-1644)

明代,景德镇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未完 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瓷,关乎生活, 中国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国人的审美追求是一种意境的表达, 而将这种自然风韵之美 发挥到...
    文人雅韵阅读 937评论 0 4
  • 当百度深圳最美绿道,看到这显示着14.9公里的指示牌时,真的有点想退缩。特别是在距离徒步活动开始还有两天的时候,看...
    努力爬格子的鱼阅读 358评论 2 2
  • 雨后有车驶来 驶过暮色苍白 旧铁皮往南开 恋人已不在 收听浓烟下的 诗歌电台 不动情的咳嗽 至少看起来 归途也还可...
    北方以北有你阅读 288评论 0 0
  •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文字,它不仅让思想科技文化得以传承,更让每一个渺小的个体得以跟这个世界发生紧密的联系。 想必每个...
    老抓阅读 1,235评论 4 6
  • 【咖啡冥想秘诀分享1】 一定要带着开心愉悦的心情做这个冥想; 切忌把咖啡冥想当作一个难为自己的“任务”来做,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