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了一下“叛逆”,我被满屏“叛逆”的例子和危害吓到了。
是孩子“叛逆”吗?
他“叛逆”了谁?
他叛逆了成人给他制定的规则?
他叛逆了成人的要求?
还是叛逆了成人给指定的成长路线?
人们总喜欢给事物定义,不知是什么人从何时起给孩子定义了“叛逆”。
从此家长们就在不断的发现孩子的“叛逆”,而且发现孩子们的“叛逆”发生的越来越早,愈来愈严重。
“叛逆”是被家长定义给孩子的,不是孩子做出来的。
当孩子对家长说不的时候,当孩子没有按照家长的意思去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家长就开始猜测孩子到了“叛逆期”,早早的就给孩子扣上了“叛逆”的帽子。
其实孩子从来没有叛逆过,他们只是对你说了不,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实施行动。
暑假有一段时间孩子睡得晚,起的也晚,我怕儿子这样下去形成了习惯,养成懒惰的毛病。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我早上很早就叫儿子起床,但毕竟把一个孩子从睡梦中拉起来很难,儿子总是在半睡半醒中答应一声,然后动一动就又静止了,即便随后坐起来了,也是闭着眼缓好长时间。孩子长身体的时候,生理上需要足够的睡眠,但我当时却感觉儿子是在磨磨蹭蹭,“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这样会养成懒病的”。本身是想用这句话刺激孩子,结果适得其反。一连几天,我每次叫他起床的时候,他都是磨磨蹭蹭,甚至比前一天有过之而无不及。直到有一天我催促他时,他却说“你不是说我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吗?那我就再睡一会儿吧。”我这时候才反应过来,是我给孩子定义了他的这个行为,之后又不断的用语言进行暗示,最终导致孩子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感觉。如果只是单纯的催他起床,而没有数落他(即给他下定义),他或许不会有这种反应。
之后我经常反思自己: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是否过早的给孩子下定论,我时常告诫自己,不要给孩子的行为下定论,也许他只是不经意的一个行为。
你把孩子想成什么样,孩子就会向你想的方向发展。因为你一但想了,给孩子定义了,那你的思维、语言、行动就会不经意的朝着定义的方向推孩子,使孩子向着你定义的方向发展。
放轻松孩子从来没有想要和大人站对立面,他只是因为家长的语言或行为暗示,而使他们认为自己可能就是这样的。
有时候孩子们也只是想引起家长的注意,让人们注意到他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做主了。
我们都想要一个能够超越自己,能够独立生存和生活的孩子,当然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也是要他独立。
那我们就不要猜疑孩子,不要揣测孩子的心理,不要给孩子无端地定义。现在的孩子想法很古怪,要尽可能的沟通,管的太多只会使孩子失去独立能力。
从另一面看“叛逆”却是孩子独立的表现,是孩子独立思考的表现,是孩子开始敢于说“不”的开始。
相信孩子,放开孩子,让他成龙成凤遨游天空。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超越自己的父母,而不是成为父母第二。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望”,而不是拿绳索牵引着他,那样会成为他的累赘,锁住了他,他如何腾飞?如何成龙成凤呢?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化,孩子所看到和学到的不是上一代人能够理解的,他在思维方式上已经超越了上一代人,请不要圈固住他。
一切顺其自然,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相信孩子,不要给他下定义,不要给他们贴标签,他会展现出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