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通证经济学—《区块链思维》第131块

各类牵强附会的区块链项目快要笑掉大牙了。

区块链世界的“骗子”太多,“智商”不够用了,区块链世界的“镰刀”太多,“韭菜”已经不够用了。

最近看到很多区块链项目,一天差不多看十几个白皮书,见六七个团队,整体的感觉是:

1、美国人对区块链的理解太差,基本上落后华人一百多年(按照“币圈一天,人间一年”的计算公式)

2、很多传统业务发展基础不错的项目在现阶段完全没有“+区块链”的可能,非要生拉硬套,比如说:食品溯源,人工智能等等,因为以现有区块链的物理条件,在可以确定的未来一年时间内是无落地可能的。

3、对于那些非常适合“+区块链”的行业和领域,比如:网络游戏,金融交易等,团队并没有理解区块链的精髓,硬是将自己的业务“照猫画虎”地结合了区块链,并且发了一个Token,而且还大谈特谈“通证经济学(Token Economy)”。殊不知,破绽百出,但是却不自知,还以“皇帝新衣”的态度否认自己是在发“空气币”。

请各位朋友们注意一下,Token这个词在真实世界和现实金融场景下,具有多重属性和功能,并且可以支持多个层面的价值传递和生态激励作用。但绝不是“想当然”照搬照抄别人的模式就可以万事大吉的,因为被你抄袭的小伙伴们自己就是错的,请各位朋友们再注意一下,抄答案一定要找正确答案抄,并非随便一个答案就可以直接“拿来主义”,哪怕这个“答案”已经上交易所了。作为项目方要对得起自己,作为投资机构和投资人要对得起LP们,更要对得起自己。

最近看到的项目,90%以上都是漏洞百出,完全突破了我们作为区块链投资机构的判断底线,尽管市面上多数是空气,但是也请您们把Token模型设计好,如此“蹩脚”的通证生态体系,不仅仅打项目方的脸,也打投资机构的脸——你们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投区块链的吗?

作者:袁晔,水木清华区块链基金执行董事,盗火者区块链应用联盟发起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有朋友给我打电话,讨论一些生活中的,工作中的困惑,我当然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充其量,给个耳朵听一听,让她抒发一...
    dodo_zq阅读 3,851评论 1 1
  • 我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样,同样远离家乡,独自漂泊他方。常常对着电话彼端的父母忍着眼泪,一遍遍告诉他们,你真的好想家。...
    烟雨心清阅读 4,408评论 4 2
  • 事情过了那么久之后,偶尔还会想起那些年的"胡作非为"。 该怎样描述这件事情呢,有喜,有悲,有欢乐,有眼泪…跟你们的...
    圈圈圆圆6阅读 968评论 0 0
  • 作为一个不是职业写作的人来说,每天都逼自己写文章,也会有自己怨自己的时候,定那么多目标干什么?有时一...
    碧甜儿阅读 3,875评论 12 16
  • WinWaitActive函数 暂停脚本的执行直至指定窗口被激活(成为活动状态)为止. WinWaitActive...
    guitar_当当当阅读 10,34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