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的前世今生

听了鱼哥的课程《从三个角度拆解并联写作》,将课程里的方法实践如下:

1. 记录一个想法

我这一周读的书是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的第一篇,是讲待人接物的基本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技巧就是:最好不要批评别人。

看到这一句话,我很有感触,因为我就是一个眼里不能揉沙子的直爽人,再加上做了二十几年的财务,一分钱都不能差的过了二十几年,所以我特别较真,爱批评别人。

于是,我就记录下这个想法:我要写一篇文章,提醒自己以后不要再去批评别人。


2. 素材发散

当我想写“最好不要批评别人”时,我那时就已经有了一个素材。

上一周,我家附近新开了一家餐厅,新店搞促销,充值1000元送一只价值228元的龙虾,于是我便充值1000元,把龙虾打包回家给儿子吃。到家后,我看微信通知,卡里被扣了228元。我一下子就火了,这不是骗人吗?我马上打电话给餐厅,正好是收银员接电话的,我很不客气地批评她,工作不认真,228也不是个小数字,怎么就搞错了,我让她把钱还给我。

第三天,我去餐厅打包菜,收银员从头到尾,拉长了脸。她用钥匙打开保险柜,拿出228元现金给我,一话句都没有,更不要说有笑容了。我被她这个样子也弄得很不开心,这可是我的钱,为什么拿自己的钱,还要看人脸色?

按照我以前的脾气,肯定是要向餐厅经理投诉的。但是,我可是刚刚读了《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并且决定最好不要批评别人,所以我忍住了,拿钱走人了。

卡耐基说:批评就像家鸽,它们永远会飞回家的。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层,当你批评他时,他自然也会谴责你,最好不要批评人,你批评他人了,你固然能一吐心头的不快,可是对方又会如何?被你批评的人只会不开心,他不会接受你的观点,他也不会好好待你,最终你的心情还是会被影响到。

说明一个道理,最好有一正一反两个例子,现在这个是反面的、批评人的例子,我还缺一个正面的、不批评人的例子,我正打算去书本里去找,没有想到在现实生活给我碰到了一个,不是我忍住没去指责别人,而是别人没有指责我。

我在超市停车场停车时,因为是新换的车,新车的前进和倒车档的位置与老车的位置正好相反,我那天没睡好,反应特别慢,当我想前进时,我按了倒车键,车子向后倒,撞到了外卖小哥的助动车,助动车倒下,砸在旁边的一辆白色小汽车上。小汽车的男司机敲我车门,让我下车时,我还在一脸茫然地想,明明想前进,怎么就倒车了。

我下车后,把助动车扶正,检查了一下白色汽车的后轮毂,对男司机说,好象没事。他看我一脸倦容的,就对我说:算了算了,我不计较了。然后各自上车,我再次想前进,却再一次按错键,车子又倒车了,再次撞倒助动车,助动车再次砸在白色汽车上。我想,这次完了,这位男司机肯定要发飙了。没想到,从左边反光镜中看到,这位男士苦笑着摇摇头,下车,把助动车扶正,然后就开车离开了。

他可能读过《人性的弱点》这本书,也许没读过,但是他真正做到了“最好不要批评别人”,如果他发飙指责我,我肯定也会不甘示弱地争辨,二个人吵一架,彼此都会充满负能量。

有了一正一反两个素材后,我还想再凑一个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周四晚上参加了一个线下读书会,读的书是《被讨厌的勇气》,著名心理大师阿德勒的作品。阿德勒说:假如说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3:开始动笔

虽然我的想法和素材都有了,但我做不到,像鱼哥那样,20分钟写出2000字的文章来。我总是在不停地修改,写一句改一句、写一段改一段,全部写完后,我还要放上一天后,再改,我的确是太多的时间花在写作本身上。在我现阶段,我能写出的相对好一点的文章都是用时间打磨出来的,在写作上,现阶段的我,看不到高效这个词。


4:最后升华以及总结

最后升华总结,一般是用金句,我想用这一句:最容易的事是指责别人,最困难的事是改造自己。


5:写在最后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文章的观点、素材和金句,我都准备好了,但最后的成文却变了,我只用了第一个素材,后面的都没有用。写文章那天,就是觉得只有第一个素材合适,其它二个都不合适。

这种感觉很奇特,就好像你准备去超市买蔬菜,最后却没有买蔬菜,带回家的是肉和水果。

这篇文章,我也许会改,也许不会。

写作,你可以为了高效选择去用模板,你也可以什么都不用,就当写作是一种放松、一种自由、一种自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