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的山
第一段 离开故乡
那是一个座落在山腰的小乡村,村里人家稀疏的点缀在田地间。李二家的房屋被梯田围绕着,左面的大山高耸入云,架着肩感觉沉甸甸的。在这人烟稀少的山村,李二因勤劳肯干得到了岭村英子的青睐,两人熟识不久后便成了家,第二年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取名宝顺。李二的母亲尤为高兴,对宝顺宠爱有加,经常背着他下地干活。三个月后,李二跟英子说他要出去挣钱,家里人不同意,他却执意要离开,丢下襁褓中的宝顺去了胶山。
转眼间,宝顺也三岁多了,奶奶年纪也大了,在家领着宝顺捺着鞋垫,宝顺倚在奶奶腿上,嘴里哼着不知名的音调,把弄着手里的小棍。奶奶对宝顺说:“宝顺呐,你要快快长大,奶奶给你绣好多的鞋垫,以后到山那边读书都带着,就像奶奶一直在身边陪着你”。宝顺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这时门外传来了邻居花婶的声音,叫着宝顺妈去帮寨头啊牛家插秧,宝顺妈一边应和着一边背起了挂在房梁上的背箩朝门口走去。宝顺听见妈妈要出门,便麻利的起身,跟在妈妈身后撒着娇说要去玩,妈妈不耐烦的嘟囔着:“不要添乱,天气不好,不要耽误时间”,还朝宝顺奶奶的方向扫了一眼,希望奶奶可以哄哄孙子。见宝顺抢先跑出门去,英子也就不再说什么,穿上围裙走了。宝顺就这样跟在花婶和妈妈后面到了一公里以外的农田附近,见到一小鸟便不在往前走,不知何时手里也多了一把小锄头。妈妈和花婶便去往农田干活了。宝顺看着树上的小果,笨拙的就要往树上爬去,用小锄头努力的钩着树枝,重复几次都以失败告终,倔强的宝顺不放弃,不断的尝试着,终于爬到了树上,不曾想几阵风吹来,树枝摇晃起来,吓得宝顺失了神,竟摔下树来。干裂的树干刮开了宝顺的脚,鲜红的血液染红了他的裤腿,宝顺吓得大声哭了起来。也在这时天空也下起了小雨,宝顺的哭声更大了。因下雨无法继续劳作,不远处的英子也听见了宝顺的哭声,背着背箩走到宝顺身边,眼里没有心疼,只有满满的责备,嘴里大骂着:“叫你不要来,偏要来,这回好在了吧,你爸出去三年了不见回来,你也这么不省心,活该。”宝顺期待的眼神瞬间暗去,望着妈妈离开的背影,眼泪滴答滴答的流着,妈妈的背景也模糊了,两只手胡乱的朝地上扒拉着往前爬,在田埂处,妈妈不时的回头看看,见宝顺爬在田埂上跟着来了,便头也不回的朝家走去。经过艰难的爬行,宝顺到了院子外。奶奶站在家门口探望着,见不远处的宝顺满身泥泞混杂着血,急忙冒雨飞奔出去。宝顺见到奶奶委屈的的趴在那里,眼泪如断线的珠子掉了下来,全部灌进了奶奶的心,硌得她一阵一阵的疼。奶奶一边责骂着英子,一边帮孙子清洗、包扎......
一天,有个寨子里的亲戚进城办事回来说:“英子,我在城里看见你家李二了,好像在一家车辆修理厂当学徒,怎么都不见他回来?”英子应付的答应着:“应该是去帮姐夫的忙吧”,转头就回了里屋。几个月后,李二从城里回来了。“离婚吧,孩子归你,房子你也可以继续住,办完手续我就进城”。这是英子在李二离家三年后听见丈夫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英子哭喊着,把这几年的心酸道了个遍,见李二不为所动,转身进房收拾着行李,拉着宝顺回了娘家。奶奶沉默着,望着宝顺离去的背影,泪水在眼里打着转,银丝在风里凌乱。
数月后,宝顺的叔叔突然来到了英子的娘家,见四岁多的宝顺蹲在院子玩着珠子,喊了声“顺子”。宝顺见远处叔叔背后陌生的身影,急忙跑到外公身后躲了起来。大人们似乎在商量着什么,表情凝重,外公拉着宝顺就往屋里走。李二见岳父不肯将宝顺交给他,扭头便要离开。叔叔连忙追上去劝阻:“大哥,宝顺毕竟是我们老李家的种,还是要带走的,出来前我怎么跟你说的”。李二受不了这气,毅然决然的走了,直接坐上返程的客车。第二天,宝顺叔叔再次登门,抱走了躲在衣柜里的宝顺,进了城。
第二阶段 成长如梦里
宝顺开始上学了。县城正处于开发期,城边到处是堆起的高高的土堆,雨天也就变得泥泞不堪。六岁宝顺从自家出租房步行到学校需要四十分钟,经常追着拉土的拖拉机跑,或躲在土堆后玩耍着,弄得灰头土脸的。那时的李二正遇到了一个喜欢的女人,每天骑着它的“永久”往返修理厂和女人家,以至于忘记了还有一个小小的、孤单的背影穿行在人群中。进城后的宝顺变得不爱说话,他一直就想终有一天妈妈会来看她,也盼望着自己快点长大,可以去找自己的妈妈。后来那个女人知道宝顺爹是一个离异带孩子的单亲父亲,便决然的和李二分了手。李二把自己爱情的失败归咎于宝顺:“你看,都是因为你,哪个愿意嫁给我”,气狠狠的把宝顺丢在了在大姐家。一天晚上宝顺因耳朵内化脓,疼的睡不着觉,一直哼哼唧唧的说着胡话,因自己还有两个小孙子要照顾,大姐便给李二打去了电话,谁知李二不耐烦的挂了电话......。半夜,脸上挂着泪水的宝顺终于睡着了,姑妈心疼的拍了拍宝顺,轻轻的在旁边躺下。
宝顺八岁那年,父亲再娶,次年生下了一个女儿。因为是一室一厅的出租房,宝顺总是两边住着,有几日赖在姑妈家,几日睡在自家客厅的藤椅沙发上,日子如此的重复着。那时的宝顺常常看见邻居白爷爷到后山抓蚂蚱,便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抓蚂蚱,有时候不见爷爷在家,就会自己一个人跑去后山抓好蚂蚱,放在一个瓶子里给爷爷送去。宝顺捉蚂蚱会忘记了时间,有次回家晚了,正好遇到李二因修理厂出事心情不好,斥骂着宝顺,宝顺哭着跑出了家,躲在一个新建小区地基旁的涵管洞里,哭着睡着了,醒来已是半夜,寒风刺骨,急忙朝家奔去,见家人都已经熟睡,想起自己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到诊所打针.....宝顺泪流满面,躲进了被窝。
十岁那年,奶奶来城里生活了,宝顺激动的扑进了奶奶怀里。奶奶闲不住,总是跑到街上捡废品,然后拉着宝顺壮胆,穿过几条街到废品收购站卖纸板、塑料瓶什么的,宝顺一下课就加入到奶奶拾荒的队伍中。他无比自豪,因为奶奶一个人不敢去收购站,还要等他帮数钱呢。奶奶需要他,一下课就宝顺、宝顺的叫着,“宝顺,帮奶奶搓背”,“宝顺,帮奶奶刮痧”,“宝顺,这个电炉条怎么不会红了”......。宝顺十六岁那年,奶奶似乎生病了,步履开始蹒跚,但也每天洗个澡,生怕家人会嫌弃自己身上的味道。有次煮饭烧坏了电炉,神情慌乱像个犯了错的小孩,叫宝顺快点过去帮帮她。后来,奶奶病重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总是跟宝顺叨唠着,说自己去世后要葬在后山,不回去老家陪你爷爷了,也可以远远的看着你长大,每年清明,你们也可以少奔波点。还调侃着宝顺说:“给你绣了十八双鞋垫,够你用到娶媳妇那天了,以后就让媳妇给你做”。
奶奶还是离开了,在一个安静的下午。奶奶的的离开让宝顺心情低迷。宝顺喜欢去后山,后山是茶山,是墓地,也是奶奶在另外一个世界的家。尤其在落日余晖,看着后山的草,风景别样美丽。时间一长,宝顺的姑妈就觉得一个小孩子怎么经常爱往后山跑,便托了人给宝顺找了个干爹,希望宝顺可以托托干爹的福气,健康平安的长大。
高考来临,宝顺发挥失常,选择一所省外专科学校就读。为了省钱,总是买站票,历经十四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三年如此,就是为了省钱给妹妹买个书包、衣服什么的。北方的冬天异常的寒冷,作为南方人的宝顺却很兴奋,躺在在雪地里说着:“奶奶,雪真的很白”。他在雪地里玩了很久很久,玩到手心麻木,生了很严重的冻疮。宝顺是幸运的,遇到了很好的同学,舍友见宝顺衣裳单薄,便借口说衣服小了给个子小的宝顺穿,也常常说父母给他说饭卡充钱总是用不完,只能用来吃饭,又买不了其他东西,便叫上宝顺陪他一起吃饭......
三年过去,宝顺毕业了。室友约着宝顺一起读本,宝顺也想着能继续学习,提高一下学历,说着便打起了电话:“哪有钱给你再读两三年,供你毕业已经很不错了”,听见电话那头父亲怨气满满的话语,宝顺选择了沉默回了家。次月,学校通知宝顺回学校领取毕业证办理离校手续,父母立马说:“毕业证和行李叫同学寄过来吧。”几日后,宝顺收到了来自舍友给自己寄的毕业证和行李。
第三阶段 相见
毕业后一年,宝顺的工作趋于稳定。有天上班,宝顺见两个妇女在楼道间徘徊,似乎在找什么人,便热情的询问:“大妈,是要办什么事吗?”其中一个妇女开口了:“你是宝顺吧?”宝顺答:“是的”。见得到肯定,先开口说话的女人随手指了指身边的女人说:“我是你姨妈,这个是你的妈妈”。二十年了,当自己的亲生母亲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宝顺显得无所适从,这么多年的杳无音讯,突然在此刻见到了。宝顺虽然幻想过许多相见的场景,但绝对不是这样的。“我过得很好,他也对我很好,你弟也长大了,比你高很多,也很孝顺我们,这么多年了也不是我不想去看你,是你爸爸,是你奶奶不让我去见你......”妈妈不停的说着。宝顺只说了一句:“你过得好就好,不要那种说我奶奶”。
时光会在你心里洒下种子,然后生根发芽,长出一片森林,有鸟语花香,有荆棘遍地,待你披荆斩棘,待你沉醉花香。岁月长河,浇灌你,淹没你,终有一天她会找到你,呼唤着:“孩子,让妈妈抱抱你”,宝顺醒来,眼角的泪凉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