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落雪,纷纷扬扬一天。
下午在屋子里忙活,听了一晌汪曾祺的文章。是汪老的随笔散文,讲述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见闻思考。
听书往往让我记住的内容很少,大多都是听的时候感觉很有趣,但听过也就过去了,不留痕迹。
快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汪老在文中信用了《论语》的一句话:“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是一句很熟悉的话。我高中语文课本上选了这句话出自的篇目,还要求背诵。
初读这句话时,并不完全理解意思,只是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氛围笼罩在心里,通过暮春、浴、风、咏而归这些意象,拼凑出春天天气暖和了,洗澡,有春风吹着,吟咏着回来的零散画面。很轻松舒适的氛围,有点喜欢,却更想知道长长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暮春三月,已经很温暖了,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约上五六个大人,带上六七个孩童,在沂水河里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最后一路唱着歌而回来。
待到老师讲解这篇课文时,说这句话也是孔子的一种理想生活。心中不禁意外:原来孔子还有这样的一面。
到现在,这篇课文的标题我仍然记得,但内容已经忘记的只剩这句话。我第一次读完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想,我也想体验这样的放松洒脱自在,尽管我并没有完全理解那句话。有点小奇妙:不能逐字翻译理解,却能get一种虚无缥缈的有趣的东西。
也许,这是经典的力量。
今天又听到这句话,这句我依然记得的话,在深冬大雪里。暮春的气息弥漫在心里,好像等雪化了,就要到了咏而归的时候。好像,有一层透明却又清晰的东西漂浮在眼前纷繁琐屑的生活上方,跟随着,流动着,不远不近。也许会被掩盖住,但却一直都在。
也许有一天,我也会亲身体验了五六人陪伴,温柔的河水边清洗,高高的地方吹风,最后一路歌声我们谈笑而归。
而我的内心,早已在许多年前,就已经经验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