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孩子这事儿,我估计90%的家长都干过。
咱们当父母的,既要承受生活的压力,还得面对孩子的磨蹭、顶嘴、调皮捣蛋,一不留神就变成了“一言不合就炸毛,炸完又后悔”的循环里。
但是,吼孩子真的行得通吗?不少家长发现,刚开始好像挺管用,可时间一长,吼得越多,孩子反而越不听话了。
而且,经常被吼的孩子,容易形成这7个性格缺陷
讨好型人格的养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若频繁遭受父母的严厉斥责,他们可能会为了逃避责骂,逐渐变得小心翼翼,甚至不惜讨好父母以求得片刻安宁。他们开始过分关注他人的感受,仿佛自己微不足道,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典型的讨好型人格。这种人格特质会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失去自我,总是以牺牲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为代价,去迎合他人,难以建立健康平等的人际关系。
撒谎成习惯
在孩子幼小无力的年纪,面对父母的暴躁与凶狠,他们往往无法直接抗争。为了保护自己,说谎便成了他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手段。起初,可能是为了避免受到惩罚而撒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撒谎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孩子会发现,谎言有时能让他们暂时摆脱困境,于是便频繁使用。然而,这样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们的诚信,还可能导致他们在谎言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情绪不稳性格暴躁
当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常常情绪失控,大吼大叫,孩子也会将这种行为内化为自己的应对方式。他们认为,发脾气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因此,在遇到挫折或不如意时,孩子也会模仿父母,变得易怒暴躁。长期下来,这种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会让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不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在与他人交往时引发冲突,甚至采取不当行为。
逃避与懦弱心理
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屡遭失败或打击,尤其是被父母大声斥责时,他们内心会逐渐产生绝望和无奈的情绪,形成习得性无助。这些孩子对周围环境变得异常敏感,一遇到冲突或挑战,首先想到的就是逃避。他们害怕再次遭受失败和斥责,因此选择躲藏在自己的安荃小天地里,不愿面对现实。久而久之,这种逃避心理使孩子变得懦弱,缺乏勇气去尝试新事物或迎接挑战。
叛逆行为产生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孩子的成长。小时候,孩子可能没有足够的力量与父母抗衡,但随着年龄增长,尤其进入青春期,那些在童年时期被过度压制的孩子,内心积压的反抗情绪会在此时集中爆发。他们开始与父母对着干,试图通过叛逆行为来证明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这种叛逆不仅让父母感到困惑和无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和人际关系。
内向自卑的形成
在强势、高压的大人面前,孩子的内在能量容易受到抑制。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遭受批评或惩罚,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避免做出选择。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封闭自己,以寻求一种扭曲的安荃感。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优点可言,从而变得内向自卑。这种心理状态会让孩子失去自信,不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也难以在社会中立足。
缺乏主见不懂拒绝
长期处于父母怒火和压力之下的孩子,当面对他人的请求时,哪怕这些要求并不合理,他们也可能会勉为其难地接受,逐渐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无条件顺从,不仅使孩子失去了自主性,难以形成自己的见解,还可能导致他们的性格变得脆弱。他们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总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去满足他人的需求,也难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在育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被频繁吼叫的孩子,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这些性格缺陷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还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不良的后果。
因此,父母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用更加温和、耐心和理性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格和自信。
正如《正面管教》中所说:“孩子需要的不是严厉的惩罚,而是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