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出,就暴露了自己20+n的年龄,毫不心虚的跟大家分享过来人的经验,或许我们没有必要生活在条条框框里,但是有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还是要适者生存的。
一:20岁开始,要独立,要自主
在日本,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都会参加由当地政府为他们举办的成年仪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人礼。仪式上,青年们要高声宣誓,决心改掉稚气,以严肃的态度步入成人行列,一些男青年还会进行冬泳以示自己有足够的勇气面对今后的人生。
在我们国家,年满18周岁就已是成年,可以承担法定责任了。在我18岁那年,我爸跟我说18岁以后就是成年人,已经长大了,很多事情不需要家里人给操心了,于是早早地学会了操心,虽然累,但它能让我觉得自己的存在有意义啊。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有顿悟到,倘若什么都不做的人生,是毫无价值的。
不要再以年纪小为借口不去面对甚至是承担一些责任,遇到任何事首先问问自己能不能独立解决,亲朋好友有建议,听取后自己做决定,才会慢慢成长。
二:条件允许的话,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学历
在我身边有很多学历很高,工作后待遇很好的人,也有一开始学历不高但凭自己一步步“闯关”拿到高学历之后找到很好工作的人。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状元,但现如今找工作的趋势,高学历得好工作的现象还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好多上上下下的工作招收条件本科以上学历,这一道门槛让很多低学历的人望而止步,有人不服,我能力比他强,能力强有什么用,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面试入选了。于是,学历活生生把人拦在门槛以外,本可以容易辉煌的人生,最终酒后却也只能点头哈腰呵呵呵。
有同学因为成绩优秀被外派做交换生,有同学因为各方面突出被导师推荐美国攻读,更有甚者,仅专升本后在一城得到工资待遇比我们同龄人高几倍的工作,与我们相比而言,他们只是比我们学历高,但不得不承认,现如今单凭学历一条,高学历远比普通人多太多选择。
我清楚地记得当年一个同乡学长大二的时候告诉我,人人都在考CET—4/6,你以为他们真的只是看你四六级证书吗?他们是看你在大学的态度,是碌碌无为还是收获颇丰,在大学里有没有“养老”走出社会一眼就能看出,工作更多的是看你个人能力,这些能力自然是在大学期间一点一滴积累得来的。
三:走出校园,利用一切可能的时机增长见识
所谓学无止境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学业虽已止步,求学不能停。如果你有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努力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的潜力,如果你已走出校园,那就利用更多的机会拓宽自己的眼界。多读书,多走路,多干活都会使一个人的价值潜移默化中提升。
“一周不读书智商变成猪”这句话不是吓人的,古人更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说,有人因为爱读书就当上了作家,有人因为爱旅行就有了梦寐以求的导游工作,也有人就只会干活,如果你身强体健稍有个头脑还会成为身价几个百万的包工头,他们或许不需要太高的学历,而工作学习之外的时间恰恰就能决定你的人生选择。
四:再不济也要注意言谈举止,个人形象
如果你看过《丑女也有春天》、《BJ单身日记》、等一些并没有很高好评的美剧就会发现,女主人公都是一开始人胖,素颜,还不臭美而单身,被人孤立追求者甚少,开始减肥瘦身学化妆穿衣打扮之后整个人生就不一样了,高富帅追求也令自己活得越来越潇洒。
《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迪面试《天桥》时尚杂志的助理工作时因六号的身材,穿着老气,就连随身拿着的包包都被嫌弃土的她凭着对工作的热爱,改变身材学会时尚后来跟着马琳达出席法国时装的晚宴,还遭到更多优秀男的“异样眼光”,由此可见,形象可能不会带给你多大利益,但是没形象会直接拉低你在他人严重的印象。
讲真,天生丽质的女性实在是稀罕的珍贵,最怕的就是,本来不好看,还爱素面朝天。所以,即使为了提高自己在陌生人严重的印象,女孩子们臭美起来吧,说不定哪天在市场也能遇见心中的MR Right。
五:切忌说话不经大脑
深有体会的一条成人守则。
参加过很多大大小小的场合,陪客户吃饭,跟上司同事饭后二场,跟朋友聚会,期间最是考验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成年人智商跟情商的最佳时机。好多时候因为自己的学疏才浅,人笨嘴粗闹了不少笑话。
有次跟好朋友一起午后咖啡,聊起工作跟生活,对方问我,去日本日语没提高多少有些可惜,我倒头来了一句,这有什么,本来也没打算找日语相关的工作。天知道我说出这句话后对方有多失望,就连我自己事后想想也觉得愧疚,这完全不是要不要找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是对口工作会不会考虑我自己的问题。
而且这话一出,明显就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事后也想过自己当初脱口而出的尴尬,完全就是本身达不到要求还愣是觉得自己假牛B。
还没等自己翅膀真正硬起来就想着要飞向天空最高处,讲来惭愧,看官莫笑。
越是人多的场合,越要注意自己言行举止,凡是话一出口就会给身边人或深或浅的印象,不是有句话说,你的言语能体现出你看过的书,走过的路,你的笑里都能藏着你的气质吗?所以说,做一个聪明人吧,不要当假好人。
六: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老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知道的人想必很多,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寥寥可数。
更有古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我就纳闷了,孝敬父母是一件多不应该的事吗还要棍棒相教,每一个人都是从幼儿的父母栽培下茁壮成长的,小孩儿会慢慢长大然后老去,万物也是遵循这一生长规律的。所以说人都有老的一天,青年人实在是没有必要嫌弃老人的任何,说不定万物循环,你的恶待也是你的遭遇。
没有哪个地方会比有爸爸妈妈的家里更温暖,不管身在何处,父母老人所在的家都是自己的港湾,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鄙人已过二十余五,这些事情现在看来每一条也都令我反思,凡事都要学习,取之精华,去之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