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人关于乌衣巷的记忆,更多是来自刘禹锡的诗句。历史上关于乌衣巷得名的说法很多,一说当年东吴时,此处乃守城的军士营地,因军士皆着乌衣,故得名乌衣巷;另一说此巷乃晋代著名宰相王导、谢安的故居,王导辅佐创立了东晋王朝,谢安则带领八万士兵大败秦符的百万之众,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淝水之战。因当年的豪门大士族子弟崇尚穿乌衣,故此巷得名乌衣巷。 相比之下,后一说法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
为了看她一眼,我沿着导航找了好久,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经毛亲笔书写,镌刻在一块黑色石碑上,至今仍矗立在巷口,寥寥数十字,将一代豪门繁华嚣尽,衰草零落的情景,勾画得淋漓尽致。时不时,有人过来看一眼,跟那三个大字合影留念。
“王谢”是历史上有名的两大家族,代表性人物王导谢安,现在建有纪念馆。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王家书法无人不知,而素有山水诗鼻祖的诗人谢灵运与王家的血脉师承却鲜为人知。谢灵运的母亲是王羲之的外孙女,祖父是东晋名将谢玄。谢灵运自幼饱读诗书,在诗歌、书法上均造诣非凡,十八岁即获封康乐公,仕途显赫已极。在谢灵运之前,陶渊明的古朴诗歌是当时的诗歌主要流派,谢灵运另辟蹊径,开启了山水诗歌的一代先锋。他的“天下之才共十斗,曹子建独具八斗,自他之后,山水诗成为诗风主流,对后来的唐诗产生了积极重大的影响。
东晋之后进入南北朝,随着最后一个朝代陈朝被隋朝所灭,隋定都长安,金陵被贬为一个普通州县,昔日的繁华便渐渐没落了。隋末年,战乱频起,秦淮河昔日的繁华更是被摧毁得灰飞烟灭。但这里并没有被文人骚客们遗忘,进入唐朝后,便有了刘禹锡金陵怀古组诗中的《乌衣巷》,有了李白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乌衣巷,像赤壁怀古一样,成为文人墨客叹古喻今的流连所在。
到了明朝,朱元璋将南京定为都城,金陵终于迎来历史上第二次鼎盛的高峰,秦淮河上日日歌舞升平,笙歌彻夜,后来便有了明末清初的著名的秦淮八艳。乌衣巷与歌妓舞妓的教坊珠市相比邻,在冷落中繁华着。清朝期间,南京被恢复为一个普通州县,繁华依旧,秦淮河在烟花迷离,桨声灯影闪烁中,风光宛然。期间,乌衣巷在草迷春恨中,叹往事,诉悲凉。“乌衣苍,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但年年燕子,晚烟余日。”
近代,随着命运多舛的金陵城一再饱受血雨腥风,乌衣巷也经历了一番浩劫。乌衣巷经数度修缮,再复重从前样貌,犹如一位黛眉素衣的女子,静静地伫立在波光潋滟的秦淮岸边,在如织游客穿梭的身影间,在歌声笑声桨声灯影里,安静地,却是惘然地落寞着,也许只有画中人才能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