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子游
稍微懂点理财知识的人,都应该清楚一个家庭的资金大致分为这几类账户:第一类账户是日常开销账户,占家庭资产的10%;第二类账户是杠杆账户,俗称“保命的钱”,占家庭资产的20%;
第三类账户是投资收益账户,也就是生钱的钱,占家庭资产的30%;第四类账户是长期投资收益的账户,比如说养老金、子女教育资金等。
本人大学学的就是经济类专业,13年开始实习工作,到今年也有4年了吧。
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做到,书上所描述的那样,进行科学的家庭资产黄金分配。
我在查询一下银行卡余额,手机上显示余额为5655.3元。
我生活在一个三线城市,11年毕业后,找了几份工作,感觉不是太满意,辞职后在家一门心思考编制,13年考进事业单位,那一年我26岁。
三线城市工作节奏不是太快,压力也不是太大,13年考进事业单位,有半年的实习期,当时的实习工资为1800。
实习期结束后,我签了合同,工资也从1800涨到近4000。
第一次卡里多了那么多钱,兴奋与激动难以表达。
13年到14年,这两年,是我过得比较快乐的日子,工资每月固定时间发放,再加上一些过节的福利费,小日子过得是相当滋润。
一想到以前,到了开学季,家里的气氛是低落到谷底,每个人脸上都看不到一丝的笑容,为了筹学费父母到处借钱,处处看人家脸色。
工作时间久了,手上有点闲钱,我特意给父母添了点衣服,过节单位发点油、米等生活用品,都送给我的父母。
我第一次感觉到,不向父母伸手要钱,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再给父母买点东西,那种感觉简直爽爆了。
过惯了苦日子,自己生活上比较节俭,除了14年我购置了两件大的物件,一是组装了一台电脑,花了我3500,;另外就是买了一台苹果5手机,当时记得售价4600左右。
除此之外,我的钱全部存到银行、存定期和买理财。
到2015年上旬,工资加一些福利奖金,我银行存款将近10万块。
转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相亲认识了一个姑娘,感觉不错,谈了大半年,开始着手结婚事宜。
结婚不是恋爱,要考虑的事情很多,新房装修、办酒席、新娘金器钻戒,处处要钱花。
前几年农村老家拆迁,所以目前住的是拆迁安置房,可能我一说拆迁,肯定有读者说,真有钱,拆二代,我说真话,如果你拆过迁,就会明白,拆迁也不一定改变你的命运。
拆迁的政策一直都在变,我家是07年拆迁的,那时候实行按面积与人口算,我家算上我哥哥,一共四个人,也就是说,你即使建的再多,你也拿不了几套房,有的人家日子本来过得本来就紧紧巴巴,老家房子小,所以分房子时也就拿了60平方米,仅仅够住而已。
我家按人口分了3套房,分配到一个镇上,我们镇周围厂多,还有不少污染企业,所以房价一直都上不去,市区目前涨到一万多,而我住的镇上房价4000不到。
我还有个哥哥,所以我们兄弟一人一套,我父母一套。
两家见了面,商讨结婚具体事宜,女方家考虑到我家经济情况,提出彩礼钱不要多,酒席简单化,他们家买家具和陪一辆车,我家负责办酒装修和其他一些事宜。
新房装修,没有花大钱请装潢公司,父亲负责在外找瓦匠和木匠,我和媳妇商讨如何装修,即使我们省了又省,最后七七八八算下来也花了15万。
父亲掏了9万,我掏了6万。
前几年,哥哥才结婚,父亲才把手上的债还掉,到我结婚时,父亲手里并无太多闲钱。
然后是金器、钻戒,老婆考虑到我的情况,就提出买了一个钻戒就够了,金器之类的不要了,我们一起逛了好多个店,跑了好多路,恰巧碰到了一次打折机会,花了我29800,给媳妇买了一个50分的钻戒。
花了几个大头,我的银行存款只有3万不到。
还有办酒席,烟酒,请司仪、摄像也需要支持一大笔钱。
这些钱,父亲托朋友找亲戚借借,也差不多刚刚够。
最后,我实在拿不出钱了,拍婚纱照,还是媳妇出的钱。
结完婚,我手上存款余额为零。
至于渡蜜月,我原本计划在国内游玩下就算了,媳妇却向我提出,一生就一次结婚,想出国旅游。
我们去了趟巴厘岛和香港,日程七天,旅游加购物花费两万多。
我是2015年11月结的婚,目前孩子快一周岁,我媳妇在附近公司做文员,工作相对轻松,可是收入低,一个月2000多点。
媳妇家条件还可以,花钱上也是大手大脚,他的工资够只够她自己花。
婚后,大家相互磨合,媳妇在花钱上有所收敛。家里一些零散开支,媳妇花钱,买大件、汽车保险等大头我来垫付。
女儿每个月需要买尿不湿、奶粉、米粉,衣服、玩具,再加上家里的电费、水费、物业费,汽油费和伙食费,一个月下来工资只能说紧紧巴巴够用。
我07年上的大学,11年毕业,真正算得上拿稳定工资的是13年下半年,如今,4年了,我卡上余额只有5655元。
同事有的在市区买了房,有的已经着手买学区房、换个车、出去旅个游。
以我小两口目前的实力,到市区买房是不可能的。虽然,我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但是目前首套房要付30%首付,且商业贷款首套房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利率是相当高。
我奋斗了20几年,可日子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过。外头人都说,你日子好过了,工作好,旱涝保收,有孩子,有车子,有房,生活圆满了。
我尴尬地笑笑:“还可以。”
有时候我想,人有时候真的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吗?人可以做到不去和外界比较吗?人可以做到不去考虑钱的事情吗?
可很多时候,不是由你选择愿不愿意,只要你进入这个社会,就一定会比较,在哪里上班?哪个学校毕业?买房了吗?开的什么车?孩子在哪个学校上学?
一次,心情特别不好,找一位朋友聊天:“为什么我如此努力,如此拼搏,可是我的日子还是没有大的起色?为什么有的人,看上去也不怎么努力,日子却过得比我们潇洒?”
有的年纪轻轻,买了房、升了职、换了车,到了30岁,看着自己的银行存款,瞬间感觉自己一事无成。
我朋友缓缓说道:“其实,有时候我们对自己定位错了,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了,我们天真的以为上完大学毕了业,找到了好工作,就可以改变命运了。”
其实,真的还早,只能说比以往好一点,想要过得更好,还是需要更多时间,更多努力,才可以自信地说,我过得很好。
其实,人与人的差距,从出生就开始形成,我们一直在努力追赶差距,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放松心态,因为只要努力,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我努力了、尽力了,我无悔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