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形式主义:基层治理的隐形枷锁

 

形式主义在基层主要表现为三种异化:流程空转,将"开会发文"等同于"落实工作";数据注水,为完成考核指标虚报数据;责任甩锅,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转移压力。

这些现象暴露出当前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将过程合规等同于结果有效。当上级部门通过"照片留痕""台账厚度"来评判工作成效时,基层干部自然会将主要精力投入"材料美化"而非问题解决。

形式主义在基层的顽固存在,源于多重结构性因素的叠加。从制度设计层面看,部分考核指标过分强调"可量化"而忽视"实质性",这种"数字政绩观"倒逼基层创造虚假数据。某村支书曾坦言:"不填表就是没干活,填了表就能应付检查。"

从执行链条分析,"层层加码"现象导致政策变形。上级部门为规避风险,往往通过"责任状""任务书"将压力传导至最末端。这种"甩锅式问责"迫使基层干部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应对检查,而非解决实际问题。

更值得警惕的是形式主义对治理生态的慢性毒害:

消解公信力:当群众发现"河道整治"只是刷绿漆、"扶贫走访"变成摆拍作秀时,政府形象必然受损;

扼杀创新力:因忙于应付各类报表,某些智慧平台最终搁浅;

加剧人才流失:年轻公务员因"5+2""白加黑"的无效加班产生职业倦怠。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使得真正想干事的干部要么被同化,要么选择逃离。正如某位老科长所言:"现在不是比谁工作干得好,而是比谁材料写得好。"

整治形式主义需要从制度重构、技术赋能、文化重塑三个维度协同发力,建立"减负-增效-赋能"的良性循环机制。

    一、制度重构:建立结果导向的考核体系

推行"三减三增"改革:减少台账检查、减少重复报表、减少过度留痕,增加实地暗访、增加群众评议、增加成效评估。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明确禁止要求村级组织开具"奇葩证明"、禁止将APP下载量纳入考核等,为基层划定权力边界;建立"容错-纠错"闭环:对因创新出现的非原则性失误予以免责。

 二、技术赋能:打造智慧治理中枢

开发"基层通"一体化平台:整合党建、民政、城管等系统数据,实现"一次录入、多方共享"。运用区块链技术存证:将会议记录、工作轨迹等关键信息上链,既确保真实性又杜绝重复留痕;构建AI辅助决策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形式主义苗头,及时介入核查整改。

 三、文化重塑:培育实干型组织生态

开展"三问"大讨论:问群众需求、问工作实效、问改进空间;设立"实干者联盟":由作风扎实的干部组成智囊团,为政策制定提供基层视角;推行"影子工作法":要求机关干部每年以普通办事员身份体验窗口服务。

这些措施在多个试点地区已显现成效:浙江某县通过"无感考核"系统,使干部精力投入实际工作的占比从45%提升至82%;广东某区建立"基层观测点"制度,由社区工作者直接反馈形式主义新变种,实现动态治理。正如一位街道办主任所说:"现在考核组不再翻台账,而是看小区垃圾是否分类、老人食堂饭菜是否热乎,这样的指挥棒才是我们需要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8,624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6,091评论 0 3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5,278评论 0 2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3,627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3,5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