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写作历程

最近大家一起写简书,有好几个小伙伴觉得写作特别难,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怎么写。

于是我回顾了从小到大与写作相关的一些片段,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写作那些事儿

小学的时候,每次写完作文,老师都会挑几个写得不错的同学,到讲台上朗读。于是,我爱上了在讲台前朗读自己文字的感觉。

到了初中,经常有作文比赛,获奖的文章被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里。每次在栏里看到自己的文章,总是会感到特别骄傲。

高中有了校刊,学校鼓励大家给校刊投稿。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印在册子上,散发着油墨的香味,觉得特别心旷神怡。

大学毕业,开始流行QQ空间,把写的文章放在空间里,朋友会去阅读、评论、点赞,一下子觉得自己有粉丝了,写作也开始变得有动力。

在一段旅程结束后,在温煦的阳光下,泡上一杯茶,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文字,和大家分享旅途的心情和见闻,真的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在工作中,我也习惯将文字来表达想法或建议,先写下来,再说出来时,心里会更有底、更有条理。

写作的素材从何而来?

很多人想写,却常常半天憋不出几个字,总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写作是一种积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说,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积累素材:

一、大量阅读

从小到大,最爱逛的地方是书店。学校的图书馆,我也是常客。书的类型,从人物传记、文学历史到武侠小说、杂文随笔等均有涉猎。大量的阅读,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也沉淀了写作的素材。读完再写读书笔记,也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多年后翻翻曾经写过的笔记,会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可笑又可爱。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看过的文章中有喜欢的句子,记下来背诵。捻熟于心的句子,会不知不觉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让人看了不觉明历。

三、做剪报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报纸或杂志上读到喜欢的文章或者图片,我会剪下来,剪得像一个个豆腐块似的,贴在一个大本子上。今年翻旧书箱时,还找到了两本泛黄的剪报。里面的很多文章读起来依然亲切。

四、收藏文章

随着移动电子阅读逐渐成为主流,在手机上读到好的文章会随手收藏,过一段时间再把收藏的文章翻出来读一读。每次读会有不同的思考。

写作的收获

写作让人思路清晰。

越写越聪明。这是周老师语录。

写作也让我收获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因为有些人是通过我的文字了解了我。

即使是像发微信朋友圈,只要认真发,也是写作的一种。用微信书软件,可以把微信朋友圈的内容自动生成书的形式,再印刷出来,就成了个人微信书。以下就是我2015年的一本微信书。

我的限量版个人微信书

最后,我想说,

你的气质,藏在你读过的书和写过的文章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