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被“95后女村支书”的新闻刷屏了
首先,我是挺感动的
因为90后真的逐渐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可能大家都只关注到她的身份,村支书
但实际上大学生村官早几年已经有了
而这些人,很多都勤勤恳恳的驻扎在村里
有些人被看到了,更多的没有被看到
在如今这样的世道,能选择扎身于村落,本就是一件看起来很“孤勇”的事
为什么我在担忧呢?
因为,在她有这么多热度和关注的同时
她依然没有招到什么商,因为没有很好的产业链
资本从来都是逐利的,短期内无法看到收益的事情
资本是不会轻易投资的
但是她做的努力我们要看到,她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里人的生活环境
修路,修路灯,修篮球场,修图书馆,修电影院
这点上,我们要予以肯定,实实在在为民
第二,中国的大趋势,80%的县城必然会开始衰落,而且现在就可以分辨出来哪些县城没有未来
大家现在回到县城看看,很多县城起了崭新的“农村别墅”
但是,坐在门口的是“年老的人”和“年幼的儿童”
很多县城都是原始的县城,本质上是服务于农业
只是一个节点,本身完全不产生价值
所有的投资建设,都是以政府为主
餐饮、装修、购物这些也是围绕着政府、事业单位和一些小老板
随着年轻人外流,农业人口少了,农村到城市近了
县城最终面临的恐怕只有两个结果
一是,逐渐并入城市群里,承接外溢的产业
二是,贫困人群外迁
这些是我不想看到的,但这是发展必然会走的一个趋势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需要千千万万个“张桂芳”
建设更多更好的“三家村”
有点伤感,当家乡变的越来越好的时候
我竟然发现,天空的星星没以前的亮了
可能连结我们的从来都不是物质
而是村里的人给我带来的那种“纯粹”
吾心归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