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宿舍有一个小男孩儿叫莫西,很是聪明伶俐,讨人欢喜,可是每次一生气就会摔东西并且将自己锁在房间不肯出来。来到宿舍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已经情绪大爆发了三次了…
第一次他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里面不断地传来摔东西的声音夹杂着哭泣的谩骂声。
询问后得知起因:原来是因为小白发现自己新买的玩具被挪动了地方,就怀疑是莫西偷偷玩儿了自己的玩具。两人不断激烈的争辩中,莫西一气之下,锁上了门,并在房间内,一边大骂,一边摔东西。
在我糖衣炮弹和百般严厉的轮番攻击下,他打开了门。
为了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行为,我严厉的批评了他行为的粗暴性和野蛮性,并没有帮他解决他和小白之间的矛盾,他需要为自己错误的行为买单。
第二次把自己锁在卫生间里,长达一个半小时,拍门拍到绝望的我不断的闪现出辞职的念头儿。
莫西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小兔子玩具,他在玩儿时不小心将它掉落在了卡卡的鞋上(卡卡是汗脚,在宿舍是出了名的脚臭)。莫西不干了,坚持让对方把小兔子洗干净,卡卡不干,就这样双方就此吵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不出所料,莫西又大哭着跑上楼,将自己反锁在了卫生间里。这一次,他足足将自己锁了一个半小时左右,最后我沉不住气撬开了锁。推开门的一刹那,发现他竟然躺在地上睡着了。看到他安然无恙,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当时自己真的要被气死了,可是生气的同时,我注意到一个细节,第一次生气时的他,在反锁门之后,不仅骂了人,还摔了房间内的东西。这一次,他没有摔任何东西,也没有骂人。他只是太累睡着了,不小心而已。
第三次,他又生气了,可他却选择了握住我伸出去的手。
晚上刚要准备吃饭时,莫西大哭着从外面跑回来,坐在沙发上,泣不成声。刚好音乐老师走了进来,抱着他劝了好久都没有用。我走过去,用了生平最温柔的声音对他说:“孩子,来,看着老师,你现在这么伤心一定是因为刚刚在外面受了委屈,能跟老师说说吗?”我慢慢的伸出了自己的右手,冲他真诚的微笑着。他停止哭泣,眨巴着泪眼看着我,终于,他握住了我的手(当时真怕自己的手就这样被忽略,我都不知道自己如何收场),跟我到了我的房间,在我的鼓励下向我陈述事情经过,并且很善解人意的接受了我的解决方案。
这一次,他没有将自己锁起来,他选择了相信我。
纵向来看莫西这三次生气后的反应,其实他是在进步的。但是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是很难发现他的进步的,我们会用成人的眼光来评判他的行为:这么点事儿也值得生气?这孩子怎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啊?动不动就大哭,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识好歹,哄半天都不行!当我们陷入这样的漩涡,孩子的进步我们便看不到,其结果就是我们越来越生气和失望,孩子也越来越无助和迷茫。
通过莫西三次生气事件我发现孩子的进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容易被看到的是显性的进步,而这也是家长和老师所希望看到的:上课从来不听讲的孩子突然注意力集中了,一下子像变了一个人;经常爱骂人打架的学生突然变得彬彬有礼,热心助人;动不动因为一点小事儿就哭鼻子的学生突然变的大方坚强还会安慰人…而用心观察才能看到的,是隐性的进步。比如莫西后两次生气后的表现就是隐形的进步。
当孩子一次次隐性的进步被发现,被肯定,被鼓励,必定会迎来孩子的显性进步,而这,也是众多父母所渴望和企盼的。比如莫西,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很有可能再次生气时又把自己锁了起来,但是事后他回想起老师的话,会因此而内疚,等到他下一次生气时便能采取更好的方式。如此反反复复,历经内心一次又一次的洗涤和磨砺,他把自己锁起来的频率会越来越少。当他这一行为被及时的予以赞扬并且当他意识到自己确实受益其中后,逐渐地,他生气的次数也会少起来。
有时候,不是孩子没有进步,而是孩子的进步我们看不到。所以,作为父母,作为老师,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都需要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日常生活中练出一双能够及时发现孩子隐形进步的慧眼。
作者介绍:我是裴小雅,一个酷爱博大精深汉语言文化的英语老师。关注我,和我一起聊聊生活,谈谈娃,偶尔也发发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