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自律,越自由
现在是下午两点,我在从北京回天津的路上。
昨天从上午10:30左右开始,我为了这趟有可能成行的北京之旅做了最后的努力,在四个小时里,码了近一万字,完成了三个任务,还有一个任务已经有了思路,随时可以成稿。
于是,我可以安心地开始今天的北京之行了。
我把它叫做“锐老师的九月犒赏”。
是的,我一直相信,果实是否甜美,和之前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准备越充分,过程越艰苦,困难越多,成果越丰硕,果实越甜美。
这就是延迟满足感带来的幸福感。
这是自律的人才能感受的成长拔节的痛快。
但我不是一出生就这么自律的人。
自律性很少有天生的,家庭环境会有一定影响,但真正起作用的是自己的顿悟。
我大约是在三十岁忽然发现一个可怕的问题:我可能不是很喜欢孩子,而我老公,更不喜欢孩子。作为一个丁克宠家庭的一员,我需要为我的晚年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我要有个好身体——那就锻炼身体。
我要有个好工作——工作稳定并不是真的好,手捧铁饭碗不足以让我过上随心所欲的好日子,我得把铁饭碗修炼成金饭碗。
我大概是在26岁的时候接触到了李镇西和魏书生,他们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新的想法——我只要做到他们一样的名师名班主任,那么我的晚年,甚至我的中年,都会过得幸福和充实。
于是,我开启了职场精进的强大引擎,幸好它始终没有熄火,只是曾有过短暂的缓冲期。从27岁开始,身边的同事们渐渐有了家庭和孩子,能聊天的人越来越少,这时,我也成了超级补丁,连着五年在高三,带班,教两个班课,担任备课组长,这些倒成了我难得的资历。我在这五年里,成长很快,并早早顿悟:我的晚年,就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来保障了。
这之后,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任何任务来者不拒,完全以一种开放的接纳式的姿态来面对一切挑战。在每次挑战的紧要关头,我都要硬着头皮冲上去,因为我,是没有退路的。
这样的状态帮助我评上了中学一级,更帮助我评上了相当困难的中学高级职称。有人以为,我可以停下来了,不,没有。中学高级职称不是我职业的天花板,我还得更加努力才行。
从2015年职称评定到现在,又是三年过去了,我完成了一个国家级课题,参与了一个市级课题,论文有获得国家、市级和区级的不同奖励的,双优课市级奖励,比赛总会得奖,有人会嫉妒,会说闲话,但我没有时间辩解,我甚至没有时间听,因为我知道,我做,也有人说闲话;不做,也有人说闲话。既然这样,我为什么不去做呢?
只有始终前行,把那些蜚短流长的声音抛诸脑后,我才能从别人的嘴里活到他们的眼里,也才能从他们的嫉妒的眼里,活到他们的心里。因为我做到了他们想做却做不到的事。
在这个过程中,孤军奋战,不被理解,恶意中伤,暗箭伤人……这些滋味我都体会过,感谢我与生俱来的“钝感力”,它让我后知后觉,既而云淡风轻。
如今,我依旧在前进的路上,只是,不再是一个人,身边有了伙伴,有了小朋友。这些力量支撑我,要继续引领他们,走向更好更充实的人生。
也因此,我更无可以放纵的理由。
更何况,我的自律,本来就是他律的结果。
我想要给学生做个榜样,想要给年轻人做个榜样,想要让自己离家在外更有意义——既然无法尽孝,至少应该尽忠。这就是动力。
现在,你应该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拼命了?
因为你们啊!
劳其身者长其命,安其利者养其祸。我的名字早已解释了这一切:锐,才不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