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晚年,几乎不再处理政事,只在封好的文件上签字同意。他自己感叹说:“人们都说我糊涂,后人当会思念这种糊涂呢。”
【原文】
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篆诺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
王导画像
【人物】
丞相:王导(276—339),字茂弘,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友善,献策移镇建邺(后改建康,今江苏南京)。永嘉元年(307),晋怀帝任命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出镇建邺,王导相随南渡,任安东将军司马。主动联络南北士族,拥立司马睿为帝(晋元帝),建立后东晋政权。王导官居宰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协调南渡的北方士族和当地的南方士族之间以及司马氏和王氏之间的矛盾,用“镇之以静,群情自安”的方法处理统治集团和民众之间的矛盾,平王敦之乱和苏峻之乱,威望甚高,朝野号之为“仲父”。咸康五年(339)去世,年六十四,谥“文献”。成帝举哀于朝堂,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