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贾平凹先生的《暂坐》正式出版。
我个人等不及,就先从杂志上一睹为快。
说实话,《暂坐》这本书我个人是读了两遍,才看懂它的布局以及所要表现的主题。
纵观全书,我们不但可以看出贾平凹先生写这本书时,所付出的许多精力,而且也可以体会到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对于人生的感悟。
当然,这本书也是一位智者对有关于人生体验的总结以及智慧的结晶。
甚至可以说,书名“暂坐”,其实就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正如贾樟柯的电影《山河故人》所说,即:
“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都还是要分开的”
也就是说,对于贾平凹来说,人生不过是一场“暂坐”,每一个人不过是每一个人的过客,最终都会各走各的道,尘归尘,土归土。
那么,人生为什么是一场“暂坐”呢?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即:
一、人生无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佛教有一句话讲:诸法无常。
意思是说,天地万物,无常才是本质,人生亦如此。
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成不变,恰恰相反,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如交际、环境、认知、生存条件、需求等,几乎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未有过停下来的时候。
因此,无常不但是人生的常态,而且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当然孔子望着逝去的流水感叹说:“逝水如斯夫,不舍昼夜”,除了感叹时间不可逆转之外,其实也是看透人生无常的事实。
二、每一个人都会因“利益”而各生嫌隙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大意是说,每一个人都是因为“利益”而主动走在一起,言外之意,当“利益”不存在了,那么,各人也会踏上新的征程,寻找新的“利益”。
如在《暂坐》中,海若这个主心骨还在的时候,众姐妹其乐融融,一起吃火锅,一起放生巨龟,一起照顾生病的朋友,一副温暖的模样。
但是,当茶馆爆炸,海若被纪委谈话,情况未明之后,众姐妹也分崩离析,各奔东西,甚至互相不再往来。
这就是人性,也是人生的现实,即:
“每一个人都会因‘利益’而各生嫌隙”
三、人生的过程,其实也是分道扬镳的过程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所谓人生,不过是走走停停,择木而栖。
很少会有由始而终。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每一个人的过客,没有人可以例外。
换句话说,人生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段分道扬镳的过程,或者说,人生的过程,说到底,仍然是各有所需,没有谁是谁的永远,就算是生我们的父母乃到我们最爱的人,终归会有一天,也会离我们而去。
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人生之境遇也跟历史一样,本质上也是不断地分分合合的过程。
甚至可以说,人生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所以,人与人之间,分道扬镳是一种必然。
或许正是由于贾平凹先生对于人生分合曾有过深刻的体验,他才将自己七十岁之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命名为“暂坐”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