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看一本书了?
书,它存在的意义在哪儿?它存在的意义大概就是让你多涨一点见识,多懂一点道理。
你有多久没有翻开过一本书好好看看了?一周,一个月,还是半年,甚至超过一年?
每到新的一学期,我就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学期课余时间打算看几本书?结果,一眨眼几个月就过去了,书是在那儿,可我根本没有翻开过。甚至还给自己开脱,找一些奇奇怪怪的借口—最近课太多了,来不及看;忙着学习,没空......
仔细想想,无非就几点:
熬夜太厉害了,白天忙着补觉;
社交软件太吸引人,在那上面花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
碎片化阅读深得人心,不愿意动手翻开躺在书架或者枕边的书。

她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与其说看书,不妨她是一个喜欢看故事的人。
为什么说她喜欢看故事?因为她几乎看的所有的书,都是在讲故事。
爱看故事,也许因为故事里写的是别人的人生,那是对她来说,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真实存在的—那些在北上广拼搏的梦想者,那些为了奉献爱心去非洲的志愿者,那些为了亲情、爱情放弃了自己生命的人......他们这一个个的都曾出现在地球的某个角落,或许现在正在在某个角落吹着风,思量着如何在这座城市立足,这次又可以让多少个儿童上学,我还可以让TA在我的世界里停留多久......
难道她没有一点收获吗?倒也未必,要我说,绝对不可能毫无收获。故事里那些人,带给她的不仅仅是社会的残酷,人情的冷暖,世界的变化无常,更多的是梦想、爱心、感恩、坚持......也许几年后,这些故事里的主角所面临的事儿,她也正在经历。
你呢?又多久没看过书了?是没时间,还是没精力,还是一直流连于手机中的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
也许你会说,我经常有看手机上的一些文章;也许对你来说,通过手机上那些碎片信息是你获取外界信息的最快方式;也许,你根本就没打算从书里去重新审视这个多变的世界。
前段时间看到日本一个小说家山本文绪说过的一句话:
“什么都不想做,就在床上懒着。
但心里的某个地方,还在想着毫无进展的工作,急得不得了。
这样的话起来干活不就得了,却又不想起来。
纵容我的人是我,紧逼我的人还是我。”
可不就是自己吗?想静心看本书的是自己,疲惫于生活的还是自己。这一切的一切 都和他人没有半毛钱关系,关键点都是自己。
所以,看书与不看书,都是自己的选择,只是书中那些美好,你已经错过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