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具有通透性和流动性,也是胆汁酸、甾体类激素以及Vd的前体。成年人每日所需外源性胆固醇摄入200~300毫克,通过食物;内源性胆固醇由肝脏中的生物合成,约1000毫克。但是外源性胆固醇对内源性胆固醇的影响较小,所以控制胆固醇主要是控制内源性生成量。
冠心病的发病直接原因就是血液里游离的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壁上的沉积造成动脉血管硬化或淤阻。有着“第一杀手”的名号。
内源性胆固醇是肝脏中由乙酸经26步酶催化反应合成的。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物质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它将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转化成甲羟戊酸。后者正是胆固醇合成的中间产物。当过度控制饮食,外源性胆固醇减少,内源性胆固醇会响应机制,开始大量合成。基于此合成路线,科学家开始寻找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抑制剂。
美伐他汀
早期,日本生化学家猜想微生物之间互相攻击存活,且很多微生物的生长需要胆固醇和类萜化合物。日本三共制药与生化学家远藤共同筛选微生物,终于在1973年,从桔青霉素中找到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第一个天然的他汀药物---美伐他汀。
洛伐他汀
1978年,默沙东也宣称在土曲霉菌中找到另一种天然的且更高效一些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它与美伐他汀只多一个甲基结构。但药物的研究总是离不开副作用的讨论的,美伐他汀在试验中发现恶性肿瘤比例较高,这种不良反应算是非常严重和沉痛的了,所以在动物实验这一关就停止了继续研究。受到三共制药这般影响,默沙东也无疑要对洛伐他汀高度重视。后者想联合研究遭前者拒绝。在是停止还是继续问题上,本着拿数据说话的态度默沙东继续了试验。2年的动物实验后1983年重新开启临床试验,发现没有致癌的副作用。1987年洛伐他汀获批上市。它带动着后来一系列他汀药物成为了临床销售额最大的处方药物。
辛伐他汀
在化学结构上,默沙东还研究了另一个(比洛伐他汀又多一个甲基)化合物,它就是辛伐他汀,不是天然的了,是人工合成的。它对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功效显著,能达50%,5~80毫克剂量的药物对于高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又没有影响,总体安全有效。在1991年获批上市(商品名:舒降之)
除了把目标药物研发出来,对于胆固醇降低与冠心病发病之间的联系,M记提出了4S研究,试验中T组患者不光游离的胆固醇含量降低明显,而且他们的心脏梗死发病率也降低很多。
益适纯
美国另一家制药公司先灵葆雅研究了一个新的靶点---乙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它的临床项目结果不理想,意料之外的是在把副产物送去测试后,反而看到有一定药效。人们把它作为先导化合物设计一系列新的化合物,但效果不佳,最终停止了该项目。不甘心的研究人员又补做了2-4个化合物最为项目收尾补充部分,没想到药物在仓鼠胆管里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浓度以后,药效缺仍有,这是几个比药物本身活性更高的代谢产物。趁热打铁,研究团队化学修饰合成出了体内活性比原先临床候选药物高出400倍的新化合物---益适纯,它很少量进入血液循环和其他脏器,只在胃肠道和胆管里来回周旋。
葆至能
后来先灵葆雅与默沙东合作,将益适纯与舒降之合作,研制出复方制剂。并且搞清楚了益适纯的生物靶标是PNC1L1,它是胃肠道里一个重要的胆固醇输送蛋白,机理上,益适纯抑制胃肠道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也真是这一点,被默沙东看重,早早就与之联系寻求合作了。这类复方制剂(葆至能)也证明两药协同效应使药效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