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懂的十三岁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看完了电影《狗十三》,还好,没出什么大事,孩子也算懂事了,长辈们也高兴了,只是这看似平波水面的生活,内里却暗流涌动,让人压抑得慌。作为父母,我们内心是不是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思想:孩子是小孩子,小孩子的事都是零零碎碎的小事,只要成绩好,只要身体健康,就皆大欢喜了。 

认真想想,我们是否在用我们的“爱”去伤害我们最爱的人?

电影为什么叫《狗十三》,我不知道,是因为女孩爱狗,是因为女孩恰好13岁?主角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跟着爷爷妈妈长大,喜欢狗,有一天突然多了个弟弟,内心有些小意愿却都不得不屈从于父母……我无意去复述一遍剧情,我甚至也想像以往看电影一样,看了就看了,并不愿劳神费力地去写点什么,只是一段影评戳中了我的内心,让人有些呼吸困难,“这是少女寂寞的13岁,这是永远不知道为什么总不快乐的13岁,是像狗一样被驯化的13岁,是一代又一代人重复的、失去童真童趣童心、变得世俗起来的13岁。孔雀从此被关进笼子里供人观赏,游鱼从此被封闭在水箱中供人参观,狗从此被漂亮的皮绳牵引着乖顺地躺下来,少年从此长成衣冠楚楚的合格的大人。但更叫人沮丧的是,那些原本暗潮涌动的年轻人长成庸碌的中年人之后,最终也会转过身去驯化下一代!”

在大人眼里最乖最听话的孩子,是否内心深藏着最深的压抑?他们的听话是否会是一种迎合大人的表演?这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问题,却也是我们不敢去深想的问题。最让人难受的是,这部影片中并没有“过错方”,父亲在车里痛哭的镜头是那么打动人,我相信父亲是真爱孩子,相信父亲其实有太多的无奈,而孩子因为这份“真爱”,收敛了个性,学会了顺从,一切看起来并没什么错。

《狗十三》只是一部青春片,一部写实风格的青春片,导演似乎并不想去探讨如何教育孩子,只是冷静地叙述。一切都顺理成章,一切都应该如此,像是随意截取的一段生活,这恰恰是电影让人感觉压抑的来源,我想起某次与朋友聊起到哪个地方旅游,他的孩子也在场,见我们在兴头上,忍不住插嘴说了些自己的看法,我朋友一句话硬梆梆地打过去,“都念高中了,就不该想玩的事,就只能拼命学习。”孩子的脸色立时变了,再不作声。我这位朋友好像并没有错,如今的竞争这么大,高考前就不该想玩的事。只是,孩子不知不觉间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变成一个大人眼里听话的乖孩子。

我们以前所受的教育,父母之爱是伟大的,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我以为,没有父母有理由把所谓的“爱”变成孩子的负担,我更欣赏一句话:“给爱的人以自由。”让孩子能够保留天性、自由成长,这才是我眼中真正的爱!

很多时候,孩子的世界不是我们大人能够完全理解的,就我而言,我也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小女孩那样爱狗,只是,对于我们不理解的东西,大人能不能多一点宽容。爱孩子,更要从内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更要注重细节,体察入微。你的“爱”不应该成为一条挥舞的大棒,成为一个胁迫孩子的工具,让孩子快乐一点,健康一点,这也许比听话、懂事更重要。

我们不是教育学家,只是当孩子年少时,我们应该试着去走近他们的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好,我是新被派来的紫翊,从今天开始负责您的起居,请多关照。”那男子约十五六岁,年龄虽不大,但眼神中处处透露这一...
    追着车跑的狗阅读 269评论 0 0
  • 文 | Tina APO,一个曾经听起来觉得离我们异常遥远的软件或模块,现在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周围知道这个模块...
    小哈公社阅读 1,082评论 0 3
  • 刚读了中国新闻周刊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文,题名“华为“34+裁员”真相”。本文作者针对最近网上热议的华为大量裁判年龄在...
    Janeyyr阅读 23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