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文章缘起于上午完成某个任务集留言时候的感受。
最初自己准备去留言时,脑海里想着是"这任务怎么更快完成",所以最开始是"图快",但是会发现自己内心其实有一种焦虑感,"这里得花时间,还得赶紧弄完还有接下来的任务"。
很明显的,我的心思不在这件事上,自然对这件事谈不上喜欢与投入了,不过做着做着发现很不对劲,因为写出来的留言我自己都看不下去,更何况强迫自己去写的时候发现竟然还不怎么写得出来。
于是缓了缓,重新开始逐字阅读,而后停下来用心感受,对方写下的这段文字给我什么感受,有哪些词语和句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想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当我不再视这个为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是允许在划定的时间段内用心去体验与书写时,发现我脑海里会有更多东西涌现,写下的文字我还会再去品味,觉得有可取之处,同时还激发自己有了新的思考。
最重要的是,我发现原来这样一种状态下去看留言和写留言,居然可以成为一种体验别人生活片段与交流生命体验的机会,那种"任务指引的压迫感"瞬间没了,有的只是享受与乐在其中。
到这里,脑海里忽然涌现出2月年会时教授分享的话语,"不要有填坑心态"。
我发现最开始的时候我就是一种填坑心态,大家的内容我得去留言回复,这种心态之下是压迫与焦虑。
但是当转化心念,在对应时段内用心感知与回应对方的内容时,发现有的是一种轻松与享受。
事情还是那么个事情,但是体验与结果已经完全不同了。
忽然发现,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体验。
有许多事情,说不上多么高大上,所以大部分人习惯于"不走心",甚至略带抱怨去做,"人在此处,心在别处",最后事情往往做得马马虎虎,而自己也常常"义愤填膺",没有半点开心可言。
但是又能发现有些人可以做到哪怕再小的事情也可以从中获得乐趣。
脑海里有两个印象深刻的事情,一个是别人的,一个是自己的。
关于别人的,是武志红在一次课程中分享的,他大学时候抄写信封的事件。
抄写信封在大众眼里是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得事情,没有半点技术含量,更何况是一群北大的学生来抄写,更有一种"奇观"的感觉。
但是就是这么一件简单到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武志红与他的同学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对如何抄写信封做了许多优化。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十分投入,没有半点厌倦。
后来武志红提到,"如果连抄写信封这样简单得事情都可以做出如此多的优化,有这样的美好体验,我们手里的工作还能比这更简单无聊吗?"
关于自己的,是我16年7月时候参与的一次兼职。
这份兼职在大众眼里也是一个很没技术含量,甚至还颇为难搞的工作——发传单。
而我们那个还更特别,得让别人扫码加微信,才能开启增量收益。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大家不甚喜欢的事情,我和我朋友在做的时候却是乐在其中,且最后学到了不少东西。
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XZgRo8y2B10OGE7Todbdvw
而这件事的启示在之后的许多年里还一直在起作用。
同样的,如果这样一件事都可以做得那么有趣、有收获,现在的工作,无论如何比发传单更有技术含量吧。
我们常常会觉得,眼前的时候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过于简单,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但是经过这些事情的持续提示,慢慢会发现一种特别的状态,"无论当下的事情再小,当你将心注入的时候,都能获得足够多的物外之趣。"
而这,也是一直以来我所喜欢的一句话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信念——
"把眼前的每一件事做到极致,下一步美好自然发生"。
以上,诸君共勉,思之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