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文言文教学,现代与经典无锡现场,罗才军老师执教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紧扣文言文体裁特点,读中习得方法,写中感悟人物,借助图画练习背诵,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最后环节的拓展阅读,出示资料让学生认识一个真实多面的王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把课也上到了触摸人性的高度。
整节课从解课题入手,让学生明白课题就告诉了我们课文的主人公和主要事件,根据这些就知道该如何停顿。读准、读通、读懂课文环节,罗老师安安静静地带着学生读课文,帮助学生总结了借助注释、组词、补充、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多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接着罗老师带着学生聚焦文中的三个“之”,我们常称文言多“之乎者也”,这些虚词代词正是学习和掌握读懂文言文的秘密武器,罗老师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并把学生一次次打回文本,弄清楚了经常千变万化的“之”,又习得了阅读文言文的一种方法,掌握了解读文言文的一项技能。在指导背诵环节,更是独具匠心,罗老师把本课这个故事变成了一幅顺序被打乱的连环画,先让学生排序,再结合课文给图画配上文字,最后看图练习背诵课文。只因罗老师了解儿童,选择适合儿童的方式。
好的课文总是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渐入佳境,而佳境来自扎扎实实训练的结果。罗老师从问题“王戎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进入,带着学生向人性深处探求。训练方法更是层层递近。先是带着学生去文本寻找答案,然后让学生结合文中答案讨论王戎与其他小朋友的不同之处,接着进行写的训练:1.人问之:( )。2.取之,信然。众人不禁叹曰:王戎真乃( )也!这写一方面激起了学生运用文言的兴趣,另一方面对王戎这个人物的认识。这个时候,罗老师出示了王戎简介,王戎这一人物形象慢慢立了起来。点睛之笔在最后,罗老师又出示了两则短小的文言文片段,也选自《世说新语》,也是王戎的故事,让学生看到了王戎吝啬小气的一面。这个点睛之笔特赞,一方面运用本课所习得的方法去阅读文言文,一方面告诉学生人有多面性,我们要学会辨证地去看待人和事,这也是一种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