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添一抹岚
本打算四月底去一趟小城。带上我的孩子一起,与先生在小城汇合。那小城,我不能说阔别多年。先生放假时,或何时能凑出几天时间,我们便会去小城走一趟。
我,先生,在小城度过了我们的青葱岁月。算算时日,竟有八年之久。
小城生活节奏慢悠悠,晨间傍晚,你总能看到许多人悠油散步。小城里的人步履不会匆匆,来往行人多是滋悠淡定。小城有它的美食,更有它的小食:牛杂。小城有湖有江有山,是小有名气的森林旅游城市,更是一座宜居城市。
小城总给我一种安逸的感觉。我是个安于一隅的人,心头十分乐意安居在那小城里。小城离我的家乡不远,只需个半钟的车程,家乡的泥土就能踏在我脚下。
06年,我来到小城。14年,我离开小城。
06年时,小城里有我的二妹、小姨一家、堂伯母。14年,我离开时,小城里有我的二妹一家子,小姨一家,在小姨家居住的外婆,奋斗中的三弟,迷惘里的小妹。堂伯母也在,她大女儿也在小城安家。还有我的一众同事,有共事两年的、五年的,或者一年半载的,还有几个同事兼乡里的。
而我先生,在14年前,他离开小城,去了距小城一小时车程的工业新区上班。
小城小,坐公交车就能把它走遍。小城小,亲戚朋友之间的走动,很频密,曾经的同事也经常能遇见。我若去小城,一天两天的时间里,逛逛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去去小姨那,走走那仍旧繁旺的夜市街,基本上,小城里的亲友已访个遍。
此外,我还想重游旧地。但今不比昔,携了俩小儿,我只能力所能及地看看装在心底底的地方。比如那不知经营与否的拉面馆,那曲折巷陌,那方荷塘……
我还想去饮早茶。老广常说的饮早茶,其实是吃早餐。我想点最简单最经典的“一盅两件”,意不在吃饱。席间,我会给俩小儿讲讲关于妈妈的早茶趣事。
四月下旬,我已打点着去小城的事宜。我晕车,若独自带俩小孩,我怕心力不足。小妹自告奋勇,说与我一起带孩子去小城。只是,后事诸多变故,小城一游,终归还是落空。
如此,小城里我的亲友们,心中的故地,心念的美食,终究是与你们缘悭一面了。
没见着,那我遥诉一番我的境况与你们。
14年九月最后几天,与我共事多年的你们,羡慕地祝贺着我,说我终于上岸,回家做少奶奶。我只是微笑不语。我深知,虽上岸,可回家绝不是安享,甚至会比工作时更辛苦。
曾经,我们常聚餐、宵夜、唱k。虽然我并非每聚必去,可跟你们共事多年,多少有不舍。可我是个不善言辞不善表达的人,所以我也只是静默地离开。
在回家前,我不顾行动不便,去了趟小姨家。小姨跟外婆细细叮咛,让我回家后好生照料自己。尤其是外婆,人老唠叨,几番几番地向着我碎碎念。
一下子,我心情沉重下来。多年来,我似乎已经爱恋上在小城安逸的生活,回乡间的家过日子,在我心中,它只能是一个过渡。
终于,我回到了乡间的家。我那入伙不久的新楼房,柴米油盐都备有,可冷冷清清,无丝毫烟火味。那时,大伯娘让我暂且于她家吃着饭,待年后我再另自煮吃。我对这些看得淡,明白若终日共处一室难免有摩擦,不如各自安然过日神,于是爽快应承。
先生也在家里小伴了我几天,有他在,我不觉得孤单。他终得回去上班,别过他后,我才知乡间日子的无聊。于别人,或不无聊。无聊串门去,可我,挺着大肚子,多走两步都嫌累,别说串门。若串门,其实我真不知去哪好,哪哪都不熟。不熟,多去就是,可我偏偏是个怕生的主,没别人的如簧巧舌,兼且笑点高不爱嚼舌,真是很难融入村里固有的小阵营。
于是除却吃饭时我会行行走走,其余时间多是在自己的小家呆着,或看看电视,或睡睡觉。白天睡得多,晚上便失眠,早上也就起不来。如此循环着,我的精神状态只有差不能好。
那时是各种不适整天疲惫。
终于盼到生产。以为生孩子后,日子能过得舒心些,哪知道那只是更糟心的开始。
坐月时,有先生在身旁兼顾着,有母亲小住几天帮忙着,有大伯娘每天料理着,我并不觉得照顾俩小儿有多艰难。俩小儿夜里常哭闹,让我睡眠不足,还好我是个夜猫子,睡眠于我只是小问题。重点是,那时我的心,莫名焦虑,孩子已出生,自己却不觉得心内有母爱,更别说泛滥了。当时我觉得自己愧对孩儿,情绪低落,稍稍就想哭,跟先生一说话,便流泪。
坐完月子,先生返去工作,母亲也来得少,大伯娘也没帮得那么勤。突然间,一堆琐事向我涌来,整天,我都得像个陀螺般转转转。
每天一睁眼,得照料孩子吃喝拉撒睡。煮吃也分开了,我得料理一天两餐(睡得迟起得晚不吃早餐)。在一段时间里,我甚少出家门,没时间出去。整天整天地,我就绕着孩子,日常杂务转。
怀孕时曾听说产后抑郁这名词,我逗先生,你猜我会得产后抑郁吗。先生当时笃定我不会,他说我忙俩孩子忙家务,那有时间抑郁。后来,确实如此。每天忙得天昏地暗,哪有闲情去抑郁。
孩子三四个月大时,夜里得喂奶。过程中,我常会瞌睡连连,点头不已。于是每次喂奶,我只敢坐在床上,还得用被子垫在孩子身下。那时我常感慨,何日何时我才能安稳地一觉睡到天亮,一年后,三年后,怕是遥无期。
俩小儿还是知道心痛我的,六个月后,他俩夜里总一觉睡到天明。我也不特意摇醒他们喂食,乐得呼呼大睡。
日子一天天过,我带着俩孩子,会觉累,但不觉孤独。孩子哭闹时,我常跟着哭,悄悄地,竟不知哭了多少回。有时候孩子爷爷帮忙带小会,我才有片刻清净,可一会又得忙做吃的了。
记得好多关于孩子的第一次。孩子第一次去外公外婆家;孩子第一次打预防针不晓得痛没哭闹;孩子第一次发烧;孩子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第一次吵闹;孩子第一次过生日,过年,过中秋……
这许多的第一次,在随后的日子里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于是,好多事情我都已经能淡然处理。
邻里常夸我俩孩子乖巧,好带,佩服我是个带娃能手,我笑说是。其实她们不知道,这背后里,我曾哭多少次,气煞多少回。
这一切一切,我都撑过来了。孩子越长大,我生活越得心应手,甚至,我开始喜欢乡间的闲适生活。
每逢三六九日,可去趁墟;有个菜老板几乎天天运一车的蔬果到村口摆卖;有几家肉档,虽然都是卖猪肉的;有村里人会制作卤味,烧鸭,白切鸡,琵琶鸭,任君选;想去小城,在村口等那黄色大巴,直达;
有水田。早造不插秧,只种花生,炸油吃。晚造种上七八分田,有些收成,够吃就好。我带孩子,不大管这些。可花生收了我能吃到煮熟的花生。稻谷熟了,我会去帮忙收割。二叔公以为我不会做这些农活,殊不知我儿时不知干过多少。
自家有菜园,主要是二叔公打理,我多是撒下种子或移栽。长成了,带上俩孩子,在傍晚微凉无热影时,天气晴好时,摘菜去。
去菜园,经一道小沙径,两侧有小儿一般高的杂草。沿河有芭蕉树,挡住黄昏夕照,只留疏影横斜在水间。又有风经过,芭蕉叶翻滚出哗啦啦声响。我脚踩泥土,迎着霞光,看山岚起,望炊烟袅。
很是诗意生活吧,我也觉得,此中大有把酱醋茶过成诗酒花的意韵。我也开始不时地想,让我选,我是愿意生活在这里的。我的人生已经过了三分之一,剩下的还能活出何种精彩呢,大概不能。在这乡间,眼前诗意,远方诗意。
可我不是一个人,我有俩小儿。现在带着他俩在乡间生活,眼前是诗意的,但远方可能会苟且。
我愿意选择在乡间生活,可我更愿意让俩孩子以后有更多的选择,而跳出乡间似乎是最便捷的方法。
两夫妻艰难营生,仍千方百计将孩子从老家带出来,留在身边,拼破头去找学校,为孩子供书教学咬紧牙关生存着。在小城时,这种情况我见得多。
其实,我想蹈此覆辙。为了孩子,眼前的诗意值何,远方的苟且怕甚。我能给孩子的不多,我竭尽所能做到的,或许只是带上他俩,坐上那开往小城的黄色大巴,到小城,找一处简陋的落脚地,让他们在那上学,慢慢融入其生活,尽量地开阔眼界。
也许,从那一刻起,孩子就要面对艰难的生活。可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在身边,陪伴他们欢乐成长,教导他们直面生活,指引他们探索未来。或许,这样的童年生活,比留守乡间,好些吧。
所以啊,小城的亲友们,过些时日吧,我会回来的,带上我的孩子。
若果你们无意间念叨起我,瞭望南方的远方吧。极目眺望,隐隐看得一抹山岚处,便差不多是我居住的所在。
等风起,等云涌,等雷惊,等雨来,你们会看到那抹山岚正朝小城来。
我是添一抹岚,带娃耍,简书行。2017,坚持更新。已托骑士维权,转载定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