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鸡汤,右手鸭血
--《个体崛起》读书笔记
这两个月,异常忙碌异常丧,所以和会长申请了延期,企图做个二合一的读书笔记。我发现人在特别忙碌的时候,往往更容易争分夺秒见缝插针地丧,这就是所谓的“积极废人”,给自己立很多flag,但永远做不到,越穷越忙,越忙越丧……
言归正传,《个体崛起》这本书,我定义为厕所读物,而且将来一定会谨慎避免再入此类公众号合集类书籍。其实杂记或者随笔类书籍我看得都不少,能读得进去,但是公众号文章有两大特点:一是文不对题,二是观点打脸:
文不对题很常见了,眼球时代,爆款标题才能吸引人读下去,比如:“人家都出轨了,你为啥还没上轨”“高收入,都是睡出来的”“先装X,再牛X”…orz公众号这种风格真的很吸粉,但对出钱买你书的人,作者真的需要再慎重些,Spenser大约是热门文章写多了,这种套路类无内容文写得驾轻就熟,看上去过瘾,看后连标点符号都不记得。
观点打脸的现象,我分析下来主要是为了讨好大多数新鲜读者,比如:“去大城市奋斗?你需要三思”&“你逃离不了的北上广”:前文说,你看到的都是光鲜,看不到的都是苟且,大城市生活不易,只能降低生活品质硬赖着留下来,这是讨好二三线城市读者的;后文谈,只有一线城市才能慷慨地奖励那些最疯狂的头脑和想法,即使有一天我们离开了北上广,这些年在城市里浸淫出来的气质永远都留在血液里,这是讨好大都市读者。
当然,这本书有没有可圈可点的部分?有的!Spenser作为八百万粉丝订阅号创始人,洒得一手好鸡汤,严格定义来讲,这也算励志书籍了。我后来读的一本书里这样介绍最好的“早晨程序”:每天提前一小时起床,开始冥想,然后看一些励志书籍或哲理名言,想三件自己觉得很感恩的事情和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然后运动。所以,励志书籍确实是不可或缺的读物,在《个体崛起》这本书里,有很多金句,我挑了些砰然触动老母亲心的句子:
说到思维:
更愿意创造些新东西给别人,世界便逐渐转移到他们手上。很多人的所谓独立思考,既不独立,也不思考。
说到功利:
给对方提供有用的价值,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钟爱一生的事业”,不存在于未来的视野里,二是隐藏在人生的每一步里,待你回首时才会发现。说到为什么学英语:
学习一门语言的更深意义,就是去接触感受它所带给你的文化冲击与影响力;当我们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不应该被语言体系绊住脚步;很多思维瓶颈,一门外语就能跨过去。这还真是我坚持英文亲子阅读的初衷,因为重拾英语后,我发现很多意思表达,英文往往更加凝练,表达更恰当,记得知乎曾有过英语和中文哪个更优秀的话题,还有过一张天涯神图(如下),咋说呢,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拥有不同的语言系统,也许能打开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很难言传,谁用谁知道。
一句话总结:号称让每一个成长焦虑的人找到方法,结果越看越焦虑,还没成长。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