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和利己

精英和利己

——小城散漫表达系列之“精英、利己”

火山

钱理群教授批评过我们的教育制度,越来越偏向于出极端精英利己者。他的说法的确引起我们很多的反思和共鸣,在公共和公民的建构上面,我们的设计是要照顾大多数人的。

可是越来越多吸纳了通过教育制度过来的精英之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技术精致操作者能够最快地作为潮头的涌立者,同时将一些有能同时又有点人脉的人,当作典型树立起来。有些人脉的联系是基于制度稳定有利来考虑的,并不一定是基于公共服务和针对性而存在的。有些针对的能人有时会仅仅是种摆设,当角色没有完成转变的时候,能者不能晋升为管理者,那么之后的极端技术形式的压榨会用货币支付的形式,逐渐过渡去。有些成功的退休人员以为他能够得到了体制的福利,实际上我们后来也很清楚,这是制度保障中他们应得的部分。

能够支持公共容纳的宽度和广度,我们还需要启用更多的能人,甚至让他们能够在一定的条件和催化下,作出更多的奉献和能量。可惜的是,一些直接的压迫和管理,忽略了一些根本的前瞻性眼光,总以为没有按照规定走的人就是规则的破坏者。实际上,正式很多细节社会规则被突破之后,我们才在社会成长和成熟的速度加快。只不过有些太快,已经失去了本来含蓄点的张力,一些直接的表达往往经历过时间的考验,才知道某些人的行为竟然是如此浅薄或冲动。长期的冲动是种预谋,偶而的冲动仅仅是种表面的表现而已。

读书厉害具备了某种长期冲动的可能,但是评价体系失真,就让不少人成为被人扭捏的棋子而已。大学大众化,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本来不一定容纳这么多高端人才,我们却应是产出那些过度的人才,让人直接从高度衰落下来;有些醒目的人自动从低处逐渐升上来,有些空降者或者至始至终都找不到着落点,于是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伤仲永的案例。

在缺乏一定保护和维系的情况下,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选择从实际出发,有些所谓的努力都是从最大限度利己上行为的。那样,真正维护公共性和公益性的人会有多少呢?当看到一些摇旗呐喊者的张罗,我也感觉到仅仅是一种风而已,最终会能够将谁吹拂起来,并且如蒲公英般下地呢?这个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人品认知或认证寄托于一些技术也好,或者寄托于某些诚信也好,又有可能寄托于事情的经历也好,想全面认识一个人不容易。

取其优势而使用鼓励之是最好的,当然相应的资源最好匹配到位,不然当初的培育和鼓励都是有可能是一种欺骗和哄骗;这些 手法到处流传,将来的社会风以及酝酿的人心信任,有可能颠覆我们当初的一些设计。因此,实际的处理能够看出一个人对待事物人情的干练程度。

大规模的忽悠,正在考验着我们的执政能力,同时也检验着众多真实与否的“精英”者们。造成这样的面貌,我们需要反思教育培育的源头,甚至制度设计的本意才行。不然,等待着新的一轮又一轮的此起彼伏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描述 JVM定义了若干个程序执行期间使用的数据区域。这个区域里的一些数据在JVM启动的时候创建,在JVM退...
    慕子昂阅读 492评论 0 0
  • 今天是国家公祭日,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勿忘国耻,让我奋发图强,让我们在培养下一代...
    包先生的日记k阅读 231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