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两年最火的互联网职业,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绝对当仁不让。自从2010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将产品经理捧上神坛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迅速蹿红。不过很快,低门槛、水分大、只会吹牛B的标签也就贴到了产品经理脸上。
一个之前没做过互联网的创业公司老板本来是计划在招一个产品经理后,能够让客户需求更合理的转变为需求,让公司的产品更加符合客户的期望,同时能够更加规范的管理项目和开发进度,从而顺利走上A轮、B轮、C轮、D轮直至IPO。
但很多时候,传统行业转型互联网的公司在招到一个产品经理的半年甚至一年后,多数老板会郁闷的发现一个现实:公司的产品逻辑和招产品经理之前并没有什么区别,用户的抱怨还是那些,似乎除了公司产品的美观性有一定的提升,其他都没有什么变化。
甚至一小部分老板会发现,入职半年月薪给到两万的产品经理已经离职并加入了竞争对手的公司,而且还带走了自己的业务模式。
所以,传统行业转型互联网的创业公司到底需不需要一位产品经理?需要一个拥有怎样特质的产品经理呢?
很多创业公司的HR一直认为产品经理就是请来写文档做竞品分析的,这是招聘产品经理的第一个误区。
产品经理是通过分析竞品来输出自己的原型图和产品需求文档,以此驱动公司产品从0到1的吗?
放到软件开发的瀑布模型时代,确实开发是靠文档驱动,但放到敏捷开发当道的现代,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在敏捷开发的工作流中,原型图的实际意义不及高保真效果图的十分之一,但是绝大多数的产品经理并不能输出高质量的效果图。
而需求文档,更多是起到一个归档的作用,方便有新人加入公司时快速了解产品功能。
从某些角度上讲,需求文档只是在产品上线之初去申请软件著作权时有作用,其余时间都只是默默藏在D盘中不见天日。
在其他公司都采用敏捷开发实现快速迭代的市场中,还指望传统的瀑布式开发能跑赢市场,无疑十分困难。
想要做到敏捷开发,产品经理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就成了最基础的技能。所以产品经理在创业公司中应该是老板和其他技术、运营人员的润滑剂。了解需求、转化需求、传达需求、实现需求,这四个职能缺一不可。
为什么现在企业对商业产品经理的需求激增,因为只有商业产品经理能够使产品商业化,或者赋予产品商业化潜质。单纯研究用户行为的产品经理并不适合资本市场集体性冷谈的当下。
当然,成长为一个合格商业产品经理的周期很长。邀请这样的人抛弃稳定收入和上升空间加入创业公司,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没有充足的股权+薪资激励,很难挖来一个商业产品经理。
所以对于初创阶段的创业公司,一个靠谱的程序员或者一个出色的设计师,会更容易带来可量化的成果。甚至内部转化培养一个商业产品经理,也是非常需有性价比的尝试。
但是,不管是外部高薪招聘还是内部转化培养,企业老板们都不能指望在这个阶段能够在产品层面做一个甩手掌柜。如果自身都不能明确产品的目标和功能,那就算给你01年的俞军或者11年的张小龙也是白搭。
毕竟,在任何公司,老板本身才应该是最懂自己公司的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