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关键在于勤。
有一句古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书读得多了,功夫到了,那么学业也就成了。如何能在短暂的一生中积累丰厚呢?其中的诀窍为“勤”字而已。只有平时勤奋读书,积累深厚底蕴,才能在关键的时刻挑起大梁,展现出你的才华。
追溯到古代,古时有一读书人苏秦,读书极为刻苦,晚间困倦时常用头发悬在房梁,使自己保持清醒,最后学业大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头悬梁”的事例。后人对此津津乐道,他的天资绝顶吗?并不是,是他勤奋读书的精神造就了他。现在谈此事,并不是要我们模仿他的做法去“头悬梁”,而是学习他勤奋读书的精神。因为勤奋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知识需要积累,才能需要磨练,没有日积月累的努力,怎能走向成功,成功就是勤奋的结晶。
唐朝书法家王献之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幼时聪明伶俐,但练字的时候三心二意,导致他在一段时间内一事无成。最终在王羲之的规劝下改过自新,勤练书法,终成大器。这件事儿告诉我们,光有聪明才智是远远不够的,勤奋才是叩开成功之门的正确方式。
再举一个例子,当今著名主持人董卿,从小在父亲的督促下饱读诗书,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主持一项节目时,由于技术上出现失误,董卿需要当场完成长达三分钟的救场任务,在此之间董卿面对突变的状况,镇定自若,多次调整语速和台词,最后成功完成了救场任务。而“黄金三分钟”也在这一领域成就了一段佳话,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董卿在台上的三分钟,展示的却是她勤奋积累十余年的成果。
像这一类的人才,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业精于勤荒于嬉,十年寒窗苦读”等名句更是千古流传。勤奋如匡衡、王献之,他们的种种经历告诉我们,勤奋不可能使每一个人成功,但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必定是勤奋的。因此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勤奋呢?我们更应把握时间,勤于积累,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