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本来以为从三亚回来后能休息,结果一直连轴转,十一也就抽出了三天放空。现在一边紧锣密鼓的孕育“岛上系列”,一边将二十四节气系列小说从搁置状态慢慢恢复,努力兑现给北京小朋友的承诺,同时也致敬敢于在高考作文上写小说的李小姐。所幸的是,其他的还在轨道上按着节奏来。真好……
昨天晚上,在和朋友谈事情的间隙,我点开自己的朋友圈,看到一位认识的陌生人。说认识吧,共事过一段时间;陌生吧,是真的差点认不出来了。可能是蜜月旅行,眼角蕴含的笑意连迪拜的风沙都遮挡不住。如果没看备注,我很难把她与记忆中的小姑娘联系在一起。
可能是三年前,我和她还一起在省台里工作。她不是我带的实习生,但关于她为数不多的记忆之一,是她在首次外采回来写稿的时候,不停地向我寻求帮助。当时我觉得挺逗的小姑娘,你不问负责指导你的记者,却一直纠缠我……事后我问她为什么?她很认真地回答,感觉胖一点的人都比较和善。
我是长得和善,但我不胖好么。
在之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她告诉我,她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工作,是因为她喜欢旅行,喜欢各色风情,喜欢去寻找“能触碰灵魂”的地方,而记者这个行业刚好可以到处走走逛逛,所以,她终究没能留下来。
干我们这行的是可以四处行走没错,但你要说我们可以四处旅游,那绝对是外行人的错觉罢了。
她重新找了份工作,旅行杂志的美工。虽然,能外出的机会不多,但好在编导外出的故事和照片都会经过她,就算不能身临其境,起码也能感同身受。
她在微信上告诉我,她已经开始存钱了,要去很多很多个国家旅游,从周边的泰国、新加坡到中东的阿联酋、也门。很多著名景点的照片,她都有剪出来贴在床头,周末赖床时看着贴纸都觉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后来,我开始忙其他的事情,她也在认真的收集各类旅游攻略,彼此间的联系就慢慢的疏远。再次看到她的时候,小姑娘已经长大了,幸福的挽着对象的臂膀,在巴黎铁塔前找到合影留念的位置。
我觉得这样挺好。当一个人满怀期待去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看过高耸入云的大山,和蜿蜒无尽头的江河,都能在无数次向晚的风中,听到心底的澎湃,那么,这就是好的生活。
也许,生活的甘苦,未必非得去漂泊才能懂得,可那么多人粉墨登场,还是得努力让自己的悲喜可以攀附岁月的窗。对吧?
好了,今晚就聊到这,杨宗纬的《旅行的意义》,送给“留恋电影里美丽的不真实的场景”的你。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