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呆是个职场小白,名校毕业,外企开发工程师一枚。公司正好在做敏捷转型,他刚一进来就加入到了一个不到十人的Scrum团队。Scrum Master阿光告诉他:Team约定每天11:30要开十五分钟的站会,每个人都要介绍下自己:最近这一天做了什么; 接下来的一天计划做什么;什么问题影响了原计划。
阿呆奇怪了,为什么选在午饭前开站会啊?时间那么紧大家能讨论充分吗?阿光目光皎洁地告诉他“这样大家会更急切地分享状态并提出问题啊!同时又避免大家在站会上展开深入讨论。”
阿呆虽然是职场新警察,人家也是很傲娇的,从小到大是学霸,学校里导师带的项目也没少做。新公司虽然给安排了敏捷培训,但每日站会这种形式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大用,他是质疑的。只是阿呆平时懒得说话,就没有直接提出来,但每次站会他总会想:“有问题我自然会找人解决,开站会真是多此一举又占用我的工作时间,我其实只想做个安静的程序员。” 所以每天的站会他很不积极,不仅迟到了好几次,而且每次的介绍他没有提前准备,有时候需要现场回忆昨天做了什么,有时候又忘了接下来该执行什么任务,而别人的介绍往往比他清晰流畅得多。阿呆渐渐发现想在站会上讲好也不是那么简单,后来,他每次站会前花两分钟时间回忆自己一天内做过的事情,顺便把工作量在jira上log一下,并选择一件最适合马上去做的task,并重新考虑下这个task是否能在一天内做完,如果可以就在站会上作出承诺。渐渐地阿呆在站会上的总结越来越清晰简练,大家都说他做事越来越有条理。阿呆才发现,原来开好站会能帮助自己更有计划更有条理的工作呢。
后来的一天,阿呆的一个接口功能很早就开发完成了,想着明天站会前妥妥的能测完,结果测试就是不能通过,他虽然不爱沟通,但没办法还是找了几个前辈咨询了下,也没搞定。这次站会他几乎不抱希望地把这个问题抛了出来,结果另一位前辈阿当马上给指点了迷津:“这个问题我遇到过,改一个环境配置就可以了,我分享在咱们的wiki上了可能你没注意。” 下来他改了配置重新测试了一下,困扰他大半天的问题终于搞定了。
现在阿呆对站会的态度积极多了,因为站会真的能帮自己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啊! 阿光强调过站会是team每天最高优先级的事情,现在即使领导在站会前来找阿呆,他也会很自然地告诉领导:“我马上要参加站会了,站会结束再来找您沟通。”
阿呆聪明又勤奋,很快就可以胜任好几个关键模块的开发工作,周围同事相处也很融洽,这让他感觉在这里工作很舒服,除了上次帮他的那位阿当有时候令他不快。其实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阿当来公司三年了,对产品熟悉为人又热情,还帮过阿呆。就是每次的站会他总是滔滔不绝,有时是特别细节的工作过程,有时是他认为很有价值的编程方法和业务流程,再加上有人感兴趣提问,站会时间就很难控制了。阿光打断过几次似乎也没什么效果,阿呆实在无聊忍不住低头看手机邮件或者未读信息。阿呆更发现时间控制的重要性了,当别人分享状态具体又简洁的时候他还是很关注的,一旦对方长篇大论,他思想就容易开小差,心情也变得焦躁起来,这让他很不爽,但阿当比他资深他不好意思直接提出来。直到有一天站会,阿光给每个人发了一个小红牌,告诉大家可以用红牌提醒对方“你说的太多了,可以会后分享”。这可让低调内敛的阿呆高兴坏了,他终于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提醒对方了。之后的几次站会,除了阿呆还有好几位都给了阿当红牌示意。阿当貌似渐渐明白了,以后他的介绍比以前好多了,简单精炼又有细节,有人表示感兴趣的时候他主动提出“这个我会后再单独给你讲”,听说阿光和阿当还计划了单独的时间来给大家分享产品的业务流程呢,阿呆很期待。
几轮迭代下来,大家一起合作的越来越愉快。随着每日站会的顺利进行,大家距离第三轮Sprint的目标越来越近,阿呆看到team绝大部分to do的tasks都移到了done里面,团队越来越接近当前Sprint的目标,让他站会的时候都有点小兴奋呢,站会上他看到其他人眼睛里似乎也有和他一样的光芒,他感到大家共同努力达成一个目标是一件很令人期待并开心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