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一头狂魔野兽,吸引了很多人——有人被它吞噬,成为了它的骨架;有人被它黏着,成为了它的骨肉;有人一直生活在这里,对它袒露的一切习以为常;也有人离开北京,带着纷繁复杂的缘由。
它不是令人安逸的城市,也不是柔柔软软的城市,直接的、宏达的、充满荷尔蒙的、五光十色的,一个连放屁都充满斗志的欲望都市。
它是一个最终能让你留恋的城市,那种情感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是对向上力量的不舍。
我在北京2年之余的生活留下了什么了呢:
交心的好友;
凌乱的风、宽阔的马路、飘着香气的铜锅刷肉、湛蓝的天和毫无保留的紫外线;
城市建筑,自然景致、家庭风格,饮食习惯,社交爱好;
一切都太不一样了。
——活了30年才明白这个道理,走出或不走出舒适圈,都是可以的。
从最开始的排斥、不适应到离开前深深的不舍, 随着北京家里61箱包裹落地成都的新家,现在还是会怅然、还是会问自己——“这就算离开北京了?”
1.搬家
搬家是一件综合统筹、细节布局、小心翼翼、大胆尝试的大型工作。我们前前后后在家里打包了一周。
衣服,叠得整整齐齐,一件一件放进纸箱子里。
玻璃等易碎罐子,拿软物件包裹好塞进各种大小合适的缝隙里。
书,一本一本放,搬家的时候就会想,怎么买那么多书,实在是太沉了。
女儿的玩具、老公的琴、厨房的锅碗瓢盆……
细细碎碎的物件组合成了一种人生。
搬家太折腾人了,把一个家、六口人从北京寄回成都,总觉得这件事有点儿天方夜谭,总觉得得掉几样包裹才像样,然而物流公司已经做到了令人瞠目结舌、拍案惊奇的程度。工作人员拉着铁皮小推车,噼里啪啦把所有东西放进货车厢里,前后用了不到1个小时。
“只用了四趟,把北京给运回来了。”我在成都的时候给老公说。
原本以为细枝末节的人生也可以干净利落地被打上总结,直截了当的四趟“搬运”,飞速结束的平地转移,心走在了事件后面。
在成都,我住在望江公园旁,这里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小街小巷里的苍蝇馆子,每条路了如指掌。
甚至那天惊讶地发现,那个坐在房屋中介旁卖饺子抄手的大娘还在,她换了一个口红色,还是齐耳短发,围着围裙,面前摆放着饺子皮和肉馅,用木头筷子拈一团肉放进面皮里,一皱一皱地包——缓缓地,没有心事地笑着。
很熟悉,又有一些小变化,像离开了两年的我们。
2.离开前1天
8月8号,我们正式收到了成都华德福小学的面试通知,女儿面试的时间被安排在了8月11号。于是我把搬家时间安排在了8月9号,8月10号,我带着女儿回到成都,给我爸妈买了12号的机票离京。
离别总是匆匆忙忙的,来不及好好说再见。
由于回成都的决定源于各种机缘巧合,直到离开北京的前两天(真的是心脏受不了)这件事才算是板上钉钉——拍板了。
离开北京的前一天,紫郡和我一起吃饭,她是我高中同学。他乡遇知己,在偌大的北京有老同学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我们一起逛过北大校园、吃她学校附近的烤串、我请她来家里吃饭、一起健身…后来她谈恋爱了、她结婚了,每一个人生节点我都在,这是甚似亲人的情分。
午饭结束没多久搬家公司就来了,我得赶回家,匆匆忙忙的道别里我俩都湿了眼眶。“不要哭,倩姐还要搬家,很多事要忙”,紫郡老公对她说。我也一直忍着,女儿面试的事大,搬家的事大,我还没有空去关照自己的情绪。
一面是我们忙到飞起搬家,一面是女儿在小区院里参加KK的生日派对,这是离开北京前的最后一天,有一个派对作为完美ending,虽然不是为她办的,但我也觉得这太恰好了。
这两年她在北京交了很多好朋友,有有、佳佳、妞妞、丁丁、Martha、Sofia……我们住的小区孩子多,外国孩子也多。她玩耍的时候,在英语、普通话、意大利语的自由切换中毫无压力地沟通——倒不是因为她会那么多语言,而是全世界的孩子是联通的,语言这个工具在玩耍的时候就微不足道了。
妞妞姐姐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知道青青要走了以后为她做了一张明信片;佳佳爸爸买了小天才电话手电,这样能加上青青的微聊。一直以来我们家就是孩子们的根据地,走之前的那天晚上,女儿和几个好朋友还在家里群魔乱舞!
童真又爽朗的笑声里,我们在北京度过了最后一晚。
清早,我和女儿出发去西站。从家往西走,是早上5点半的北京——国贸、长安街、建国门外、南池子大街、天安门、王府井,一切都刚刚开始苏醒,天蒙蒙亮,心情却没有如破晓一般明朗,离开总是惆怅的!
3.抵达成都
说来北京和成都距离也不远,飞机三小时,动车七小时。下午3点到了成都,原计划是去女儿干妈家住着,然而我被七七八八的情绪给困住了,感觉自己四肢无力,两眼呆滞,精气神殆尽。
我订了一个酒店,办理入住关上房门后哭了起来——我终于可以不压抑自己了,离开北京,比我想象中要难过。
我舍不得北京的好友,北京过于宏大,就像《北京折叠》里描述的一样,城市划分着区域、每个人都有志向,这里荷尔蒙迸发,大家都积极向上,朋友陪我积极向下。埋头在日常里,着眼于生活,关照内心,好几次拉我一把,让生活咕噜转着走的时候体会过交心的快乐。
我也舍不得习以为常的生活,日坛公园、建投书局、国贸芳草地、朝阳公园、奥森公园、景山公园、北海公园、故宫、东四条胡同,舍不得这座城市不一样的眼界,文化论坛、博物馆美术馆、音乐会戏剧,舍不得工体菜市场,舍不得九月的蓝天、寒冬的飞雪。
有些转变细微的发生在心里:北方的冬天一点儿也不冷、不辣的食物也那么好吃、北方的小孩在冬天可以哧溜滑、堆雪人、蓝天下的心情太舒畅…
然而到成都的第一天,风雨雷暴闪电齐刷刷地到来了。早上7点的天空像孙悟空威胁了雷公电母一样,横着刷的雨一瞬间把我和女儿的衣服打湿了,那是我前一天晚上特地准备的面试衣服,还不够,鞋子蹚水里,深一步浅一步地往前走。
“还能更糟糕吗?”我问我自己。
事实证明,有。
4.第十天
雨季和我们的步调一致,掐着相同的时间登录成都,天气预报说这场暴雨将持续一周。于是我在雨里忙碌各种事,半年没生病的我倒下了,还不够,要收拾屋子,一家人的生活得尽快回到正轨。
兵荒马乱,心烦意料,还巴望着女儿面试小学的结果,悬而未定,好似没一个脚步都没有踩在点上,是一位初学钢琴的孩子丢了琴谱。
打扫屋子和行李的巨大工作量下,一个箱子、一个箱子的打开,展现出来的是过往的生活。如今要把它们规整到新房子里,不同的摆放位置是不同的习惯,一个不经意间的规划就可能影响未来好几年的生活。
今天是我们搬到这里的第五天,地板被擦得一层不染,厨房的油烟也被威猛先生给清洗掉了,洗好的衣服床单挂在阳台,每一个物件都找到了自己的安身之处,我也从零零碎碎的事情里抽离出来,写着这段文字,为这段日子打一个总结。
曾经我是一个一点也不向往外面世界的人,我只愿意呆在我熟悉的家乡,和周围的人、邻居、社区建立深厚的情谊,犹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描述的生活场景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交情由于扎根于泥土而深刻连接。
如今去过了苏州、大连、北京,机票、火车票堆成了厚厚一叠,我意识到生活是不容你去安排的,老天给我们发了一张什么牌,我们就怎么走。
我获得了一个成长,就是像野草一样活着。风把我吹到哪里,我就在哪里安家,心就在哪里落下,然后去看天看地看世界,找到快乐并充实自己。
我还获得了一个成长,对搬家这件事心态的变化。在很多人眼里,搬家又苦又累。实际上,它也是一次对生活的全面清理和总结,你会丢掉很多不用的物件,重新摆放家具和物品,当冗杂的事物离开了你的生活——就是你乘风破浪再次出发的时候了。
《出埃及记》里说, 摩西带领备受折磨的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吩咐以色列人继续往前走。你要举手向海伸杖,把水分开,以色列人要下去,从海中走干地。”
于是大风从东边吹过来,海水在一夜之间退,露出干地。海水向两边分开,成了左右的高墙。这条海心的道路从此岸一直通到遥远的彼岸,也通往了未来。
是的,要继续往前走,还要有相信,是为出京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