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光花开
来源:知乎
作者:溴化银
来自问题:有哪些令你读过就不会忘的话?
有次进了一个新的圈子,彼此都不是很熟的时候,为了增进感情便闲聊了起来。
谈到兴趣爱好,我不以为意地笑笑说自己兴趣爱好广泛,但大多三分钟热度。
那时候我习惯性地觉得“三分钟热度”是个常用的贬义词。
但是那一次——那是二十几年人生中唯一一次——那个希伯来语专业的前辈沉默了一下,回了我一句:
“没关系的。有三分钟热度,就有三分钟收获。”
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
只是如果我将来有孩子,有学生,有任何人,在犹豫是否应该尝试并需要我的开导,我就要说这句话。
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个故事很触动我,如果没有前面有关时间、地点,兴趣的描述,或许会使文章干枯许多。
作者是用第一人称来写,让人有代入感,她的情景很经常的发生在我们普通人身上,或许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三分钟热度是一个贬义词,所以作者也不例外。
人生有几次让人觉得触动人心的话,作者用了二十几年来唯一一次,说明这句话的重要性。
同时导入说话人的专业以及他对于这句话的态度,比如说,对于三分钟热度这个词,“他沉默了一下”,说明他在思考,用什么话可以让我清楚的明白,三分钟热度其实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这是不一样的见解,少数人与多数人对比,贬义词与褒义词对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却可以引起我的赞同。
最后再用自己未来做比喻,又创造出一种场景,如果有一天我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用这句话去开导和当时的我一样迷茫的人,让这样的思想传承下去。
而这个思想就是:只要你有为了一件事情去学习了,总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给予你回报,不管回报多少。
那么世界就此转了一个巨大的弯,人人都可以成为铸就者。
这段话如果是我自己描述的话:
有一次,进入一个新的圈子,和别人谈到有关兴趣爱好。
我和那个人说,我总是三分钟热度,没法坚持下去。而另一个前辈却对我说“没关系的,有三分钟热度,就有三分钟收获。”
那时候听起来心里很是震撼,觉得他说得好好。
分析:我描述的话,连我自己都不想再看第二遍,怎么可能让他人觉得可以耗费时间来点赞。
这几天在读一本书,叫刻意练习,里面说到一位著名作家富兰克林,他的练习写作方式,就是先看好的文章,然后把文章列举出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遍,然后再过一段时间,把原文全部忘记,然后再描述一遍全文,观察下自己和作者有哪些区别,而这些区别就是他人文章能写好的关键所在,因为知道正确的道路,于是不停的模仿,是可以达到想要的结果的。
▲▲▲三天后,再重新组织语言,然后用这个故事为基础,写出给我人生带来不一样感悟的一段话。
我做事情很容易放弃,总是学习这个学习那个,在以前我的眼里,三分钟热度是一个贬义词。
有一次,和别人谈论自己这个看起来不大不小的缺点,那个历史系的师兄,停顿了一下,开口道:
就算只有三分钟热度,那也有三分的收获。
那是我人生唯一一次,对于这句话有非常深刻的体会。
我想在我长大以后,当我的朋友、家人还有未来的孩子,也有这样的困惑的时候,我也把这句话给他们说一遍。
时间总结分析:
前段时间学习了有关时间记录的方法,于是每天都在记录自己的时间耗费,突然发现占用我时间最多的居然就是睡眠还有娱乐还有其他琐碎事情,而我想要进步的有关文章、英语、练字这三方面被我排到五六名的位置,难怪有人说,你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会欺骗你。
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花费了很多时间去学习,但是只有记录下来才可以明白,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不自觉的做那些对于自我没有成长进步的事情。
比如说,我本来打算6点起来,然后学习各种知识,还有很多改变计划,因为一直呆在舒适区里面,所以总觉得明天再改变也来得及,其实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