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重新投入工作没多久,有时候加班到7点多就会感觉头两侧有点紧张感,起初,只要停止工作,回家休息,便无碍。
慢慢的,感觉症状越来越明显,偶尔还会感觉耳垂下方脖子处有点肿(应该是淋巴结肿大,是一种免疫反应),尽管只是工作到5点半,也开始头不舒服,有时甚至睡了一觉,第二天也并没有完全缓解。我逐渐有点害怕,所以去附近的诊所查验了一下,查了血压和血常规,并无任何异常,医生说可能是空调吹太多了吧。检查没啥问题,让我也安心了一点点,配合他的猜测,我把公司自己买的小风扇收了起来,公司虽然有空调,但有时候不够凉快,所以很多人都自配了一个小风扇,我以为我这毛病确实有可能是空调+小风扇给吹的。
然而收起了小风扇,却丝毫没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开始出现头疼头晕,头晕是那种飘飘的感觉,有点像运动缺氧那种飘感,偶尔又感觉像是头上有些组织在不规则跳动产生的失衡感,有时候睡醒躺在床上能感觉到头在明显的跳动,还有的时候是整个上半身的肌肉都感觉特别明显,属实让我感到很恐慌。至于头疼,则是一开始在左眼眉毛靠近眉心那一角感觉到胀痛,有时又感觉左眼球被往外挤压的胀感,但一般睡个觉第二天这个感觉就消失了,所以去医院查眼压也查不出来(持续眼压高,貌似可能是青光眼,当时自己查资料查到的,把我给吓的)。眉毛的胀痛有时候又会转移到鼻子处,有时候又会转移到脑壳上方(转移到这个位置比其他地方要疼),又有的时候会感觉到嗓子到脖子里面有一种跳动的疼,偶尔来几下,每下间隔10秒左右,很奇怪,但这些疼痛都集中左头的左边。
于是我又去了附近一家一家社康咨询医生,医生说我可能是疲劳,问了我的职业(程序员),说让我多注意,别太劳累,多运动,还给我开了血管扩张和偏头痛的药。也不知道是否真的对症,有时候晚上头晕头疼的难受,吃下去,确实缓解不少。
然而那些药也就缓解,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于是,我又去找了一个我比较信任的中医师给我把脉。中医说我血管有点硬,可能血脂偏高,将来有中风的危险,我这个头疼多半是心脑血管不通畅导致的,给我开了对症的中药。吃了之后,头确实不疼了,但是还是会头晕,淋巴结也还在肿。
我决定再去查查淋巴结的问题,就去医院看了耳鼻喉科,给我拍了喉镜,说我有咽炎,可能是这个导致的。(后来那个说我主要是因为疲劳的医生对这个说法有点嗤之以鼻,我后来自己查了资料,觉得咽炎导致的淋巴结肿可能性还是挺大的,于是我选择相信)就又开始吃一些咽炎的药,没多久淋巴结不肿了,我也没继续吃药,想继续治我的头晕,但淋巴结没多久又复发了。
于是我就去社康查了一下血脂验证一下中医师的说法,发现其实我的血脂还挺健康的,这我就纳闷了,我这到底是什么毛病呀。
社康的医生建议我去神经内科看看,我个人不是很相信这跟神经有关,所以一开始没去。我自己怀疑可能是颈椎压迫血管导致的,于是我去正了一下骨,大夫说我脖子确实有点偏歪,不得不说正骨真的酸爽,又过了几天感觉正骨并没有明显缓解头晕,我又郁闷了。
我又开始怀疑起脑子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呢?于是我决定去听社康医生的去查查神经内科,给我搞了个脑CT,结果还是什么也没有,但神经内科医生听了我的症状,说基本确定就是就是脑神经的问题导致的,给我开了药,让我试试看有没有效果。
但这时候,其实我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已经比医生还自信了,我前前后后,排除了血脂高,心脑血管,耳鼻喉,颈椎,脑子有东西,眼压等一系列的可能性,虽然有些症状和用药确实对症起效了,但我很确定都不是根本原因,因为我头晕一直在。于是我回想起最开始那个医生跟我说的话,可能是空调导致的,经历了这么多,我终于又把这个原因重视了起来,我开始尝试在家里,晚上睡前只开半小时定时关,半小时后只吹风扇。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我居然开始大幅好转,头不怎么晕了,淋巴结也不用靠吃药自己慢慢消下去了。神经科医生给我开的药,我一点没吃,其他之前开过的药我也全都没吃,仅仅靠不吹空调这一条,我痊愈了,我重生了。后来我又去查了空调病的描述,确实有一条说的是可导致大脑神经严重失衡。
我觉得这个经历还是很值得记录的,有好多感慨:
医患比例的大幅悬殊决定,医生没有办法很仔细地给每个病人去询问观察和断症,所以医生一般只能对你有什么症状下什么药是无可厚非的。想要找到自己生病的根本原因,确实要像程序员找bug一样,耐心地逐个怀疑,再逐个排除,我为了实现这一点,过程中都是只吃一种药,感受清楚每一个症状的变化,每一种药及疗法的作用和效果。(做法略有风险,切勿轻易模仿)这一次经历,我深切体会到生病不一定需要吃药,吃药往往只是对症,要是能找到根源,并避开它才是一劳永逸,不过找到根源却实不是易事,三分靠医生七分靠自己,当然如果你钱多,理论上也可以靠私人医生贴身给你找病因。
我以为男人三十而立,没曾想我的三十却是如此体弱,而且还不是小时候那种经常感冒的体弱,而是时不时出现以前从未出现过的症状,属实让人不得不惶恐。现在的环境,跟以前大不一样,人越来越懒,习惯越来越坏,很多病都在年轻化,对于现代人来说,三十,属实应该开始好好养生了。
对于不学医的人来说,有时候真的很无助,我说的医生不理解,医生说的我不理解。真的希望国家能优化一下这方面的教育,我们小时候学的那么多数学语文英语,生物化学物理,关键时候真的不如一门医学有用,而且是对每个人都有用,为什么不多安排学生多学点医学知识或者说医学常识呢?就我个人观察,现在好多人都是因为没有医学常识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比如我个人来说,小时候因为家里人不懂,牙没有定期检查虎牙没地方长被挤上面去了;大牙坏了拔掉却没人知道要重新装一个假牙否则时间长了周围的牙齿都会变歪;第一次发现近视没有去医院检查而是直接去配眼镜(其实小孩子有很多都是假性近视,医生只要做个处理就能大幅恢复);还有小孩子腺样体肿大的问题,很多家长也不知道,导致孩子越长越丑等等。我的家长不懂这些我还能接受,为什么我读完大学了也不懂这些医学常识呢?这么重要的东西为什么不让我学?也没人告诉我学?期望医学常识普及能尽早被重视起来吧。